1909年出版。范热内普最先提出“过渡礼仪”的概念,即个人或群体在不同阶段的转换中所采取的仪式过程。作者试图归纳全部伴随着从一境地到另一境地,从一个到另一个(宇宙或社会)世界的过渡仪式进程,并从空间、时间、群体、个人四个方面全面解释了过渡仪式。
过渡礼仪的完整模式在理论上包括分隔礼仪(阈限前礼仪)、聚合礼仪(阈限后礼仪)和边缘礼仪(阈限礼仪)。分隔礼仪在丧葬仪式中占主要成分,聚合礼仪在结婚仪式中占主要部分,边缘礼仪则在怀孕、订婚和成人礼仪中占重要角色,但在实践中,这三组礼仪并非始终同样重要或同样地被强调。
范热内普在书中对过渡礼仪的概括和分类具有极高的价值,之后“过渡礼仪”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仪式过程分析中。在此基础上,英国人类学家V.特纳又提出了阈限、结构、反结构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