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学 . 民族学 . 〔社会制度〕 . 〔原始公社制〕 . 血族复仇

血族复仇

/blood feud/
条目作者田继周撰哈德江修订
条目作者田继周撰

田继周撰

哈德江修订

哈德江修订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98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9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产生并盛行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期的复仇习惯。又称血亲复仇。

英文名称
blood feud
所属学科
民族学

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时期,出于一个共同祖先的氏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胞族部落也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因此,在原始社会的各种关系中,血缘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一氏族和部落的人,有相互帮助和相互保护的义务,而个人也只有依靠氏族、部落的保护才能生存。当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受到外来伤害时,则视为对本氏族或本部落的伤害,就要杀死对方的人员为之报仇,这就是血族复仇。到原始社会晚期,被伤害一方则不一定必须杀死对方的成员,可以通过调解,由行凶者所在的氏族或部落用道歉和送厚礼赎罪的办法解决,这种方式称为“同态复仇”。若受害者所在氏族或部落接受这种方式,问题就算解决了,否则就将行凶者所在氏族或部落的人杀死,对方无权提出异议。

随着氏族的解体和阶级的产生,基于地缘关系的国家组织代替基于血缘联系的氏族部落,血族复仇也就随之减少。但在阶级社会,由于血缘关系还起一定作用,血族复仇也就以某种形式保留下来。例如,在中国周朝,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昆弟之仇“弗与共国”,即此习俗的一种表现。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保留血族复仇的习俗。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