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证目的在于使审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法院应将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在庭审中出示。当事人可就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问题提出质疑。如果法院发现所收集的证据有问题,应当自行撤回该证据。
首页
[{"ID":42418,"Name":"法学"},{"ID":47612,"Name":"法学"},{"ID":48185,"Name":"民事诉讼法"},{"ID":48212,"Name":"民事诉讼法律关系"},{"ID":48276,"Name":"民事证据保全"},{"ID":48293,"Name":"质证"}]
. 法学 . 法学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民事证据保全 . 质证质证
/cross-examination/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0次
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对出示的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说明与辩驳的诉讼过程和诉讼行为。
- 英文名称
- cross-examination
- 所属学科
-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