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渔业装备与工程 . 渔业生态工程 . 池塘生态工程 . 池塘浮游生物调控工程

池塘浮游生物调控工程

/pond plankton regulation engineering/
条目作者王小冬

王小冬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43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4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用于调控池塘浮游生物,以达到池塘生态系统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目的的池塘工程。

英文名称
pond plankton regulation engineering
所属学科
渔业

池塘浮游生物调控工程的主要形式有人工湿地、生态坡和人工浮床。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合系统,污水、污泥投配到该系统中,并沿一定方向流动,通过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按照污水流动方式,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中的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潜流湿地(图1)。池塘养殖水体通过进水渠进入潜流湿地后,由潜流湿地过滤净化,降低了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利于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浓度,并且湿地中的低光照环境能影响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从而达到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控的目的。

图1 用于水产养殖的潜流湿地剖面图图1 用于水产养殖的潜流湿地剖面图

应用于池塘的生态坡是一个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利用池塘边坡和堤埂修建的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原位水体净化设施。其一般利用沙石、绿化砖、植被网等固着物铺设在池塘边坡上,并在其上栽种植物,利用水泵和布水管线将池塘底部的水提升并均匀地布撒到生态坡上,通过生态坡的渗滤作用和植物吸收截流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降低浮游植物浓度,达到净化水体、调控水体浮游生物的目的(图2)。

图2 生态坡结构示意图图2 生态坡结构示意图

又称为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人工浮床技术在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河道治理、环境美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生物浮床一般由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及水生植被组成。框架可采用自然材料如竹、木条等,浮体一般是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植物一般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应用于池塘养殖的浮床主要有普通生物浮床、生物网箱浮床、复合生物浮床等。

一般采用Ø50~150毫米的聚氯乙烯树脂(UPVC)管作浮床的框架,一般采用聚乙烯网片作浮床覆网,根据拟种植水生植物的株距大小决定网目大小,网目太大不利于植物固定,网目太小会增加浮床的重量。普通生物浮床在生态沟渠中布置的布置方式有两种:每间隔5~8米放置1个生物浮床,并在浮床的四角系上绳子固定在岸上;直接把各个浮床串联起来成排放置。在养殖池塘中,浮床在水面并排放置或分组放置,浮床面积占水面的5%~20%。

为浮床和网箱的结合体,上部为Ø50~100毫米的聚氯乙烯树脂管和1厘米聚乙烯网片组成的浮床,下部为聚乙烯网片组成的网箱。浮床上部种植蕹菜、水芹、鸢尾等水生植物,下部网箱内养殖河蚌、螺、杂食性鱼类等。网箱浮力主要由聚氯乙烯树脂管负担。生物网箱一般放置在生态沟渠或生态塘内,固定方式与普通生物浮床一致。

圆柱形结构,一般由支架、提水装置和分水部件组成。除具有普通生物浮床的功能外还有生物包和水循环功能。支架由“L”形不锈钢拼接而成;提水装置采用旋涡气泵作为动力源,通过提水管将水提升;分水部件由若干个分水管组成,将提升管提升的水引到复合生物浮床的各个部分,其中分水管出水口采用堰形槽,有利于均匀分水。复合生物浮床的生物填料有3层:上层为沉性填料层,选用直径10~20毫米,做植物生长基料;中间层为发泡颗粒层,用直径5毫米的填料,为复合生物浮床提供浮力;下层为聚乙烯(PE)生物填料层,直径8~10毫米,为微生物提供生化反应的基质。复合生物浮床一般布置在池塘对角端,采用拉绳固定。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