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盐渍水产品有盐渍海胆黄、盐渍鲱鱼子、盐渍海带、盐渍裙带菜等。
盐渍水产品
采用食盐或食盐溶液对水产原料进行涂抹、浸泡处理加工制成的水产品。
- 英文名称
- salted aquatic product
- 所用原料
- 水产品
- 用途
- 食用
- 所属学科
- 渔业
海胆生殖腺的盐渍品(图1)。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主产于辽宁和山东,年产量有几十吨,全部出口日本。海胆采捕加工期一般为5~8月和11月~次年3月。可供加工利用的品种是大连紫海胆、紫海胆和马粪海胆。加工时,在保持生殖腺完整的前提下破壳取出海胆,经盐水漂洗,控水,称重,再加盐腌制得到成品。盐渍海胆黄的加工对原料的鲜度要求极高,必须是海胆捕获后活体加工,不能日晒和雨淋。成品的色泽应具有鲜活海胆生殖腺固有的淡黄、金黄或黄褐色,允许因加工造成的色泽加深。其组织形态呈较明显的块粒状,软硬适度。制品应具有其本身的鲜味且无异味。一般情况下盐渍海胆黄在-18℃的贮存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
太平洋鲱鱼子的盐渍品(图2)。又称盐渍青鱼子。20世纪70年代初,黄海产量达10余万吨;80年代以后资源下降,为保护资源,不再生产。加工时,一般取卵囊膜完好的鱼卵,要求新鲜且成熟度好。先用密度1.04克/厘米3的盐水漂洗,再用鱼子重25%的食盐盐渍4天即可。包装时,每层鱼子间要加4%的隔层盐,储存于-6~0℃的冷库中。盐渍鲱鱼子成品颜色和形状与鲜鱼相似,外观呈现透明黄色,具有坚韧的齿感和沙粒样舌口感。
鲜海带经烫煮和盐渍而成的制品(图3)。呈翠绿色、薄带状。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大连开始生产,主要产于山东和辽宁等省。在3~5月,选择光泽好、叶片厚实且无孢子囊群的薄嫩期海带为原料,经清洗、烫煮、冷却、控水、拌盐、盐渍、脱水、理菜、包装等工序制成。产品含水量60%以下、含盐量25%以下。塑料袋密封装箱后,储存在低温、避光处,不宜受热、受压。
鲜裙带菜的盐渍品(图4)。20世纪80年代上市的一种制品,中国养殖的裙带菜大部分都加工成盐渍品,90%以上出口日本。裙带菜经清洗、烫煮、冷却、一次脱水、拌盐、盐渍、漂洗、整理、二次脱水和分级制成。
盐渍品是中国传统加工保藏食品之一,风味独特,深受大众青睐。随着产品种类和加工技术的日趋多样化,盐渍过程常被作为其他加工,尤其是风味加工的前处理手段,以提高制品适口性,或使原料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性状稳定。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朱蓓薇,曾名湧.水产品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