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在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是中国乃至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物种。
凡纳滨对虾
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滨对虾属一种。又称南美白对虾、白肢虾、白对虾等。
- 英文名称
- pacific white shrimp
- 拉丁文名称
- Litopenaeus vannamei
- 又称
- 南美白对虾、白肢虾、白对虾等
- 门
- 节肢动物门
- 纲
- 软甲纲
- 目
- 十足目
- 科
- 对虾科
- 属
- 滨对虾属
- 种
- 南美白对虾种
- 所属学科
- 渔业
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头胸甲前端中部有向前突出的具上下齿的额角(额剑),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额角上下缘具有齿状突起,齿式为5-9/2-4。胸部8对附肢,包括3对颚足及5对步足,颚足基部具鳃,能辅助呼吸,并具有协助摄食作用;步足末端呈钳状或爪状,为摄食及爬行器官。凡纳滨对虾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雌性生殖孔位于第3步足基部,交接器位于第4和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具有开放型纳精囊。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5步足基部,雄性交接器由第一游泳足内肢变形相连而成,为半管状结构。腹部7节,其中前5节各具1对发达附肢,最末一节特化为尾节,不着生附肢,第6附肢宽大,与腹部第7节的尾节合为尾扇。
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凡纳滨对虾对水温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人工养殖条件下可适应水温为15~40℃,最适水温25~32℃。水温低于18℃时开始停止摄食,长期处于低于15℃水温时出现昏迷,低于9℃时会死亡。凡纳滨对虾是广盐性虾类,适宜盐度为0.2~34,养殖生产中的最适盐度为10~20,经渐进式的淡化处理后可在淡水环境下养殖。适宜pH为7.5~8.5,溶解氧以6~8毫克/升为宜。杂食性种,性情温和,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凡纳滨对虾最早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88年从美国夏威夷引入中国,1992年初步突破全人工育苗技术,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见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随着苗种问题及配套养殖技术的解决,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高密度、耐低盐等特点,因此在海水、咸淡水以及淡水中均可以养殖。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池塘养殖、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等(见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国是世界上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21年海、淡水总量近200万吨。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张伟权.世界重要对虾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简介.海洋科学,1990,3(3):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