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技术] . 海水养殖技术 . 海水养殖 . 海水甲壳类养殖技术 . 虾类养殖 . 凡纳滨对虾养殖

凡纳滨对虾养殖

/cultur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条目作者王雷

王雷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45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人工可控环境条件下,将凡纳滨对虾虾苗培养至商品规格的过程。

英文名称
cultur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所属学科
渔业

凡纳滨对虾为世界三大养殖对虾品种之一。主要养殖国家或区域除中国外,还有泰国、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印度等南亚国家,以及厄瓜多尔等南美洲国家。按照所用水源,可分为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盐碱地渗水养殖、地下咸水养殖等;按照养殖模式,可分为土池养殖、覆膜高位池养殖、温棚土池养殖、温棚车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

以池塘养殖为例,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主要有:①池塘处理。包括平整、曝晒、清淤、冲洗、消毒等。②进水处理,包括过滤、沉淀、消毒等。③肥水培藻。包括施用无机肥、有机肥、藻类生长素等。④虾苗放养。包括选苗、检疫、中间暂养、淡化等。⑤饲料投喂。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确保适宜的投喂量,并根据需要添加免疫和营养强化剂等。⑥环境调控。包括水体理化因子检测以及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绿色环境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增氧等方式维持水质稳定。⑦病虫害防控。包括病原监控、安全性药物使用、鱼虾混养防病等。⑧日常管理,包括进水、排污、巡视和记录等。⑨废水排放。利用生物处理池和沉淀过滤后排放。⑩收获。利用拉网、脉冲电网、地笼等收获,以活虾或冰鲜方式运输销售。

1988年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凡纳滨对虾;1992年8月,中国人工繁殖凡纳滨对虾获得初步成功;1999年,华南地区批量培育出虾苗,开始形成规模化养殖。其后面积迅速扩展,模式不断增加,发展最高峰时年产量达160万吨。虽然由于病害、市场等因素造成上下波动,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产量持续下降,但截至2017年尚无可以替代的新品种,仍是中国的对虾养殖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品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提升,未来将稳步回升与持续发展。培育苗种所用的亲虾主要来源于美国SIS、泰国正大等,同时中国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等品种。

  • 闵信爱.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 李振龙.2013年渔业主推技术(二)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中国水产,2013(5):38-42.
  • 吴琴瑟.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科学养鱼,2006(10):1-2.
  • 王兴强,马甡,董双林.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海洋湖沼通报,2004(4):94-100.
  • 黄凯,王武.南美白对虾国外养殖发展概况及我国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陆水产,2002(8):41-4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