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技术] . 淡水养殖技术 . 淡水养殖 . 淡水甲壳类养殖 . 罗氏沼虾养殖

罗氏沼虾养殖

/culture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条目作者杨国梁

杨国梁

最后更新 2025-02-27
浏览 280
最后更新 2025-02-27
浏览 28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人工可控环境条件下,将罗氏沼虾淡化虾苗培养至商品规格的过程。

英文名称
culture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所属学科
渔业

主要养殖模式有:池塘单养、与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或中华绒螯蟹混养和稻田养殖。20世纪90年代,中国罗氏沼虾养殖因对虾养殖业遭受灾害性病害及罗氏沼虾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而获得空前发展时机,先由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沿海省份快速发展,而后在江苏、浙江、上海逐渐兴起,并逐步向北方及内陆地区扩展,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为3个主产省。全国养殖面积约50万亩,中国已连续15年平均年产罗氏沼虾13.6万吨以上,约占全球罗氏沼虾养殖产量的60%,2021年中国罗氏沼虾养殖产量超过17万吨。

养殖池塘以长方形为宜,长方形池塘适宜的长宽比为3∶(1~2)。坡比 1∶(3~3.5)。面积以0.1万~1万平方米为宜。池深2.0~2.5米,水深1.5~2.0米。底质为壤土或沙土。池底平整不漏水,向排水端倾斜,便于捕捞和干池。

养殖池塘的两端独立设置进、排水口。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每1万平方米配套2台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和1台2.2千瓦微孔曝气底增氧气泵、40~50个微孔曝气增氧盘。另配1台2.2千瓦的水泵。依据机械总动力负荷的60%左右配置柴油发电机组,以备停电急救之用。

放苗前1~2个月,将养殖池塘积水排净,晒池,并清除池底淤泥。清淤整池后,进塘水5~10厘米,按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的用量全池泼洒消毒。

清塘消毒后,虾苗放养前10~15天,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至0.7~1.0米,向水中施0.12~0.23千克/平方米发酵有机肥或1.5~5.0克/平方米无机肥以肥水。在放苗前2~3天,用准备放苗的池水试养健康虾苗24小时以上,如虾苗仍安全,则此池塘可以放苗。

当池塘最低水温达22℃以上时,虾苗直接放养入池。放养的虾苗为全长0.7厘米的淡化苗,放养密度为3万~4万尾/亩。建议在池塘一角用网围成1个100~500平方米的暂养池强化培育虾苗7~15天,或用网箱、水泥池强化培育虾苗7~15天,再将虾苗放入大塘,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当池塘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开始放养幼虾。幼虾规格为2.0~5.0厘米。第一批放养密度2.0万~2.5万尾/亩。等虾塘第1批商品虾出售后,放养第2批经培育1个月左右的幼虾,规格为2.0~3.0厘米,放养密度1.5万尾/亩。

采用罗氏沼虾专用配合饲料。在罗氏沼虾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营养配方与粒径的饲料。

每天的投饲率见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池存虾数量、体重来估算,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每天投饲2小时后观察残饵情况,以基本吃完为宜。同时根据天气变化、水质状况与虾蜕皮周期进行调整,当水质不好、天气闷热、阴雨天或虾大量蜕皮时,应减少投喂量。水温过低(20℃以下)或过高时(32℃以上)减少投饲量。

罗氏沼虾养殖投饲率

虾体重(克)

1以内1~55~1010以上

日投饲率(%)

15~2010~155~83~5

每天投饲2次,6:00~7:00投喂日投饲量的40%,17:00~18:00投喂其余60%。饲料投喂应沿着池塘四周均匀撒放在离岸2米的水域,确保全池的虾都能摄食。

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黄绿色或黄褐色,pH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氨氮1.0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下,硫化物0.1毫克/升以下。

养殖中后期,每隔15~20天,在晴好天气,全池泼洒生石灰15毫克/升,调节池水pH、增加蜕壳所需钙质,与漂白粉1~1.5毫克/升或二氧化氯0.3~0.4毫克/升交替使用,消毒水体。不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用法及用量参照使用说明。可放养适量鲢鱼,以调节虾池中的藻类。视水质情况,酌情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

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色变化,检查虾的活动、摄食情况,检查养殖设施。定期测量水温、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和透明度等指标,每20~30天测量虾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每个池塘建立养殖日志,记录放养、投饲、水质、生长、换水、消毒、开增氧设备及卖虾等情况。

当虾苗养成规格至每尾10克以上时,用网目为3.2厘米的赶网,捕大留小。当水温下降至17~18℃时,经过4~6次的赶网起捕后,池中成品虾已不多时,宜一次性干塘捕捞池中剩余的虾。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