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技术] . 淡水养殖技术 . 淡水养殖模式 . 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

/fish culture in paddy field/
条目作者杜军倪达书
条目作者杜军

杜军

倪达书

倪达书

最后更新 2025-03-22
浏览 525
最后更新 2025-03-22
浏览 52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稻田中饲养淡水经济动物的养殖方式。其中,“鱼”泛指鱼、虾、蟹、鳖和蛙等多个品种。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

英文名称
fish culture in paddy field
所属学科
渔业

中国稻田养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四川省彭县(今彭州)出土有东汉末年陶制水田鱼池模型。唐代(867~904)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更有“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对稻田养鱼方法和优势的详尽论述。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所编纂的《太平御览》(977~983)卷926载:“《魏武四时食制》曰: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也有稻田养鱼的相关记载,但长期以来只见于某些偏僻山区,技术水平和产量都低。20世纪50年代中国稻田养鱼面积曾达1000万亩。以后随稻田耕作制度的变化和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稻田养鱼面积大幅度下降。70年代以来,又逐步恢复。1984年的饲养面积近1000万亩。2003年,中国稻田养鱼面积达155.8万公顷,鱼、虾、蟹等产量102.4万吨。至2017年,中国稻田养成鱼面积已达151.609万公顷,产量163.23万吨。稻田养鱼在日本已约有100年历史。从20世纪初开始,印度、马达加斯加、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美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都进行了稻田养鱼,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较为盛行。

稻田养鱼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防治等原理以及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利用稻田自然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水产动物所利用;并通过水产动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灭虫、松土和增肥的目的,在人工管理条件下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

中国有2600万公顷左右稻田可用于稻田养鱼,主要生产类型有稻鱼兼作、稻鱼轮作和冬闲田养鱼等。养殖工程设施分为垄稻沟鱼式、宽沟式、田凼式、沟池式等。养鱼稻田需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溜)和鱼凼,安装拦鱼设备、防鸟网,搭建避暑棚,建好排水沟等,田间工程面积一般不超过本田面积的10%。种植品种选择分蘖力强、茎秆粗硬、耐肥、耐淹、叶片直立、株型紧凑、抗倒伏、抗病虫害、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主要养殖品种为草鱼泥鳅黄颡鱼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中华鳖、蛙等,一般每亩产量在50~200千克。日常管理的关键是投饵、防漏、防止逃鱼和防御鸟类、水蛇等敌害。稻田以施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轻施追肥。采用灯诱灭虫,或选择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稻田养鱼在确保水稻稳产,水生生物产量增加,提升水稻品质,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是稻田综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