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出壳鳖苗暂养、稚鳖培育和幼鳖培育阶段。
鳖类苗种培养
将出壳鳖苗在人为条件控制下培育成鳖种的生产过程。
- 英文名称
- soft-shelled turtle seed culture
- 应用领域
- 水产养殖
- 所属学科
- 渔业
刚孵化出壳的鳖苗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暂养大多采用光滑的陶瓷或塑料器具进行,水深1~2厘米。暂养前,用0.4克/升的食盐及小苏打消毒,或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出壳时间接近的鳖苗应放在同一池中,放养密度100只/米2为宜。为使稚鳖正式培育阶段或外运能有健壮的体质,下池后能尽快摄食,暂养期间投喂水蚤、蛋黄、水蚯蚓等开口饵料进行驯食。由于鳖苗暂养密度高、排污多、水质容易败坏,一般每天换水1次,同时注意温差不超过2℃。
稚鳖培育采用温室加热恒温养殖或塑料薄膜大棚保温培育养殖两种方式。稚鳖池一般采用水泥池,面积20~50米2,水深40~45厘米。放养前冲洗净鳖池,用生石灰150~200克/米3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10克/米3彻底消毒。1周后注水、肥水,透明度保持20~30厘米。池中放置水草,设置斜度30º左右的饲料台。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克/米3浸泡消毒20分钟或者3%食盐水浸洗3分钟后,再把鳖苗移放在培育池的饲料台上,让其自行爬入水中。放养密度30~100只/米2。同池放养的鳖规格应相对整齐。将稚鳖配合饲料加工成团状或软颗粒投喂,每日2~3次,投喂量以30分钟内吃完为准。还应投喂一些鲜活未变质的动物性饵料,以增加诱食性和适口性。在恒温养殖温室内,水温应控制在30℃左右,气温控制在28~35℃。每周换水1次,每次不超过1/2,如发现水质败坏,可全部换掉。定期泼洒生石灰,每10天泼洒1次,泼洒浓度为15~20克/米3。稚鳖经100天培育后个体重可达50克。
经稚鳖培育成的幼鳖,需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避免弱肉强食。放养密度20~30只/米2。浙江地区塑料大棚不加温培育方式下,幼鳖11月底进行冬眠。由于冬眠期需消耗体内积累的一部分能量,一些体质弱或有病的鳖会在冬眠期间或苏醒时死亡。因此,越冬前应对幼鳖进行1次消毒,并投喂量足且质优的配合饲料,使幼鳖积累较多的能量。待翌年水温回升至15℃,幼鳖逐步苏醒开始活动后,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消杀病菌。水温回升至20℃以上开始投喂水蚯蚓、剁碎的小杂鱼虾、猪肝等幼鳖喜食的饲料或配合饲料,待鳖正常摄食后,及时更换池水并彻底消毒处理,及时将大小不同规格的幼鳖分池培育,避免弱肉强食,影响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