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采自中国福建平潭岛的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人工诱变产生变异细胞后,使用酶解法将分离变异的单个体细胞体外克隆再生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从中筛选出具有多个目标性状优势的个体;再通过单个培养和叶状体的单性生殖获得遗传上高度纯合的优良品系,即丝状体,并以自由丝状体的方式进行种质保存和无性扩繁使用;最后,对各优良品系的子1代(F1)~子4代(F4)叶状体进行连续的室内筛选和室外中试,最终培育出坛紫菜“申福1号”。
具有形态细长(见图)、性别为单雌、生长快、成熟晚、生长期长、色素与色素蛋白含量高、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品种种质基本不会出现退化。在海上栽培无法成熟,更无法获得种子,生产上以室内扩繁的自由丝状体为种子繁殖。品种平均栽培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了25%以上。因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总量增加了14%,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0.8%和24.8%,使得坛紫菜“申福1号”干品的味道更加鲜美。藻体厚度比传统品种减少约23%,更薄更嫩,更适合全自动机械加工,其产品的平整度和孔洞数均大大减少,产品单价明显增加。坛紫菜“申福1号”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遗传标记,可以区别于其他品种。该品种的壳孢子采苗时间需要适当延长,以确保网上的附苗量。海上栽培技术与传统品种基本一致,只是采收2水菜后需要适当增加干露时间,因为此阶段的藻体生长非常快,如果收割跟不上,会造成过长藻体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发生病害和烂菜,带来损失。坛紫菜“申福1号”适合在中国福建、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地区栽培,已在上述3省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