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团队选育。
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群体中选取2龄个体构建选育基础群体,利用长牡蛎繁殖周期短和可解剖受精特性,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应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技术,连续6代选育而成。
品种贝壳长形、规则;壳较薄,左壳固着,较大,深陷,鳞片粗大,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见图);放射肋不明显。内部形态:外套膜边缘厚,呈深黑色,左右两片,属二孔型;鳃,左右各1对,共4片;无前闭壳肌,仅有后闭壳肌,闭壳肌粗大可分为明显的横纹肌和平滑肌两部分,闭壳肌痕颜色深。细胞遗传学特征:2倍体,染色体数20;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较基础群体和野生群体未发生显著变化,仍保持较高水平。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5月龄长牡蛎“海大1号”较普通长牡蛎平均壳高提高16.2%,总湿重提高24.6%,出肉率提高18.7%,壳型整齐度高。
制种繁育容易,适于大规模推广生产,适合在中国山东、辽宁、江苏、河北等省沿海进行筏式养殖。养殖技术要点与普通长牡蛎养殖技术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亲贝选择、亲贝促熟、人工授精、幼虫培育、采苗、稚贝培育、海上养成等方面。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已有推广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