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节是小麦植株地下部未伸长节间、节和腋芽等紧缩在一起的节群,是决定小麦植株越冬存活的关键器官。分蘖节和邻近叶鞘所贮存的养分可维持越冬期间的呼吸消耗与早春返青生长。只要分蘖节不受损,翌年仍可返青恢复生长。越冬冻害是导致分蘖节受害的主要原因。分蘖节处土壤温度的高低及温差大小是影响冬小麦越冬存活率的最重要因素。观测分蘖节土温对于评估小麦越冬状况和确定防冻保苗及返青管理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生产上小麦分蘖节入土深度在0~3厘米,大多为1~2厘米,播种过深时个别品种也有深达4~5厘米的。小麦越冬期间0~5厘米土壤温度随深度变化较大,如4厘米深处最低温度比1.5厘米处一般要高出1℃左右且日变化小,在北部冬麦区通常整冬保持冰冻状态,而分布较浅的分蘖节经常处于日消夜冻的反复变化中,发生冻害的风险较大。但如有稳定积雪,则分蘖节土温能保持稳定,且不同深度的温差也不大。
分蘖节土温观测通常采用热电偶测量法。可采用土钻在地面选好的测试点挖掘一个理想深度的洞,将传感器埋到预定分蘖节深度。若比较不同分蘖深度的土温变化,则需将对个传感器测头埋入表土的不同深度。主要测定越冬期间逐日最低土温并分析是否达该小麦品种临界致死温度指标。对分蘖节平均土温与最高土温测定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没有热电偶传感器时可使用特制的曲管最低温度表,将测头埋入设定分蘖节深度,表身露出地表。每天上午测定最低土温后,需使用磁铁将最低温度表的铁制指标吸引调回酒精液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