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越冬作物的冬前灌溉称冬灌或浇冻水。因为水的热容量大,灌溉后能够有效抑制土温急剧变化。气温降至0℃以下时土壤水分结冰可释放潜热,防止土温大幅度下降造成根部冻害。浇越冬水还可保证整个越冬期的水分供应,预防早春干旱。据测定,冬灌后最低地温能提高2~3℃,昼夜温差减少40%。由于北方大部地区冬季雨雪稀少,大多数地区都需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前后,土壤日消夜冻之际浇越冬水。黄淮麦区冬季降水量多于华北,是否浇冻水要视当年土壤墒情而定。长江流域冬季雨雪较多,主要问题是湿害,以排水降湿为主,一般无需在冬前浇水。
小麦冬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墒情。耕层土壤含水量沙土低于15%~16%、壤土低于17%~18%、黏土低于19%~20%时,均需要冬灌。如高于上述指标可缓浇或不浇,墒情较差则必须浇且浇足。二是苗情。晚播麦长势差,叶龄小,分蘖少或无,为利用回暖天气促进生长,在底墒不缺的情况下不宜冬灌。其他麦田应依苗情合理安排灌水顺序。三是温度。适宜冬灌的温度是平均气温3℃以上。冬灌过早起不到“封冻水”的作用,过晚灌溉水入渗困难,在地面结冰会造成死苗。四是土质。沙土地渗水快应适当晚浇,防止入冬后表土过干封不住地。黏土地渗水慢,应适当早浇,防止入冬地表过湿形成“冻板结”,造成麦苗机械损伤。
蔬菜生产春季也常采取灌溉防霜冻措施,应在霜冻发生前一两天进行。浇水过早稳定地温作用会明显下降。由于菜苗还小,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回暖后的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