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气象学 . [农业气象灾害与减灾] . 农业气象灾害 . [低温灾害] . 低温冷害 . 五月寒

五月寒

/chilling in May/
条目作者罗新兰

罗新兰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2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2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早稻孕穗扬花期间,由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环境气象因子十分敏感,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降到20℃以下,或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15℃,使水稻花器发育不良、花粉败育,空壳率增加,最终影响产量的一种灾害。多出现在小满到芒种农历五月的梅雨季节,又称梅雨寒[注]

英文名称
chilling in May
又称
梅雨寒
所属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

常影响早稻孕穗扬花,发生退花、白壳、无粒、黑粒等现象。主要原因是持续低温使花粉发芽力减弱,受精率降低,空粒剧增。以中国闽西北为例,五月寒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是5月下旬,其次是6月上旬,6月中旬出现频率很小。

主要防御对策有:①适时播种,趋利避害。分析气候规律,适时播种,如“播两头避中间”“ 冷头浸种,冷定催芽,冷尾播种”等,使孕穗扬花期避过五月寒天气。②深水保温。低温时灌深水,夜灌昼排,可提高穗部温度1~2℃。③喷施保温剂。低温来临初喷施叶面保温剂可抑制蒸腾和增高叶面温度。④增施热性肥。遇长时间低温阴雨可施草木灰或细火烧土等热性肥,增强水稻抗寒能力。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