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食品霉变后不能食用(图1、图2、图3)。储藏过程发生霉变,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解使营养物质损失。霉菌生长导致品质劣变,甚至产生毒素。如花生和烟叶霉变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霉变导致中药材质量、疗效和安全性下降。饲料霉变使其适口性和养殖动物采食量下降,还产生大量毒素,危害畜禽健康甚至中毒。
首页
[{"ID":42424,"Name":"农学"},{"ID":67307,"Name":"农业资源与环境"},{"ID":68952,"Name":"农业气象学"},{"ID":69174,"Name":"[农业气象灾害与减灾]"},{"ID":69179,"Name":"农业气象灾害"},{"ID":69181,"Name":"[洪涝与湿害]"},{"ID":69187,"Name":"霉变"}]
. 农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气象学 . [农业气象灾害与减灾] . 农业气象灾害 . [洪涝与湿害] . 霉变霉变
/mildew/
最后更新 2023-09-05
浏览 270次
霉菌在适宜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萌发为菌丝,分泌出酵素,溶蚀农产品、食物或其他目标材料组织,使其有效成分被分解的过程。又称发霉。
- 英文名称
- mildew
- 又称
- 发霉
- 所属学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
外部因素包括:①温度。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过高过低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②湿度。较高环境湿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目标材料含水量较高也是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③氧气。霉菌多属于嗜氧性微生物,缺氧使其生长繁殖受抑甚至停止。④光线。紫外线有较强杀菌作用。日光曝晒可杀灭霉菌。⑤环境微生物侵染可加速霉变。⑥包装储存方式不当。水分或氧气进入内部促进霉变发生。内部因素包括:①营养成分。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为霉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基础。②含水量。在水分作用下霉菌分泌各种溶解酶,将营养物质分解成可溶性简单物质吸收利用。③目标材料自身携带的微生物也使其易发生霉变。
农产品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充分干燥后再入库贮藏。严格控制材料存储条件,如温度、含水量、微生物,控制氧气含量,加强包装管理,减少与外界交叉感染,保证储藏室内干燥、清洁、通风。轻度霉变可在阳光下曝晒或用紫外灯灭菌。严重霉变食物不得再食用或作为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