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可分为棋盘式、阶梯式、框(垛)式、链条式土壤复域等类型。
棋盘式土壤复域。在中国广大平原地区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较低,地面起伏微缓的平地。由于地形平坦单调,土壤变化不太复杂,特别是新开垦不久,人为影响尚不深刻的地方,或经长期耕作,填平沟洼、归并地块、改土培肥,基本实现大地园田化的基本农田,地成方,田成垄,是十分规则的矩形。从平面图上看,形如棋盘。
阶梯式土壤复域。在丘陵岗地和低山,为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壤资源,相当一部分坡地已修成梯地,有水源灌溉地方更建成水平梯田,从而将原来枝形土壤组合改造成阶梯式层状分布。
框(垛)式土壤复域。在湖荡地区和低洼的碟形洼地。长期同涝灾做斗争,不断挖低或垫高,创造了特殊的人工地形,即所谓的桑(蔗)基鱼塘、垛田和垸田,有规律地分布着各种肥力水平的水耕人为土,形成了框式土壤复域。
链条式土壤复域。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特指一组由相同母质发育成不同性状土壤并随地形起伏依次更替的分布模式。因其横断面状如链条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