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腐土一名首先见于法国。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首次方案(1990)中提出了将均腐土作为独立的土纲,相当于发生分类中大部分黑土、黑钙土等。
均腐土
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区具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的土壤。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14个土纲之一。
- 英文名称
- Isohumosols
- 所属学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中国均腐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从温带、暖温带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至热带均有分布,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亚热带岩溶地区和热带南海诸岛。
要求表层25厘米内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不低于1%,腐殖质层碳氮比<17,或表层无厚度≥5厘米的有机土壤物质;且在黏化层上界至125厘米内,或在矿质土表至180厘米内,或在矿质土表至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之间,盐基饱和度≥50%。
均腐土主要形成于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区草原,或半湿润或湿润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形成过程中腐殖质累积和石灰淋溶淀积作用明显。
均腐土质地受母质影响而变化较大,其土壤多由石灰性反应,但碳酸钙含量因淋溶淀积作用程度或成土母岩(母质)种类不同而变化悬殊。均腐土的腐殖质层较厚,土壤表层有机质丰富、自然肥力较高,且受耕垦利用影响大。均腐土的母质风化作用尚处于脱钙-硅铝化阶段,砂粒和粉粒保留有较多来自母质或母岩的原生矿物,黏粒部分以蒙皂石及水云母为主(图1)。均腐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一般较大,其交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土壤的全氮含量高,表层的全氮量依有机质含量不同而变化,全氮、全钾含量也不低。
按岩性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划分为岩性均腐土、干润均腐土和湿润均腐土三个亚纲。
富磷岩性均腐土本身是一种品位甚高的磷肥资源,对于改良热带缺磷土壤具有良好的效果。以暗红湿润铁铝土进行富磷岩性均腐土改良,可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图2)。黑色岩性均腐土是亚热带地区肥沃的土壤类型,土层较厚的已开垦成了农地;土层浅薄,岩石出露多的区域一般只适宜保护,不宜垦殖,特别是山峰严禁整伐开荒,要封山育林,保护现有植被。
温带半湿润地区的暗厚干润均腐土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畜牧基地。温带半干旱地区的暗厚干润均腐土和钙积干润均腐土大部分为牧用,也可用于农业,两者都很不稳定,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形式的农牧结合,使农牧业达到高产而稳定。温带半干旱地区的简育干润均腐土其腐殖质层厚度多小于50厘米,且剖面中没有紧实的钙积层,是草原利用的重点,可作为放牧场、草场,且也是开垦作为农田的首选之地。但需注意农垦与沙化及过牧引起的退化问题,要严格遵照草地的科学管理,合理放牧,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改良。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堆垫干润均腐土处于黄土塬区,要固沟保塬。山地寒温带的寒性干润均腐土天然牧草生长良好,宜作牲畜四季草场。
湿润均腐土具有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力高,排水良好,便于垦耕等优良条件,很早就被开垦利用。湿润均腐土是黑龙江和吉林主要的耕作土壤之一,其合理利用的关键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