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国王查理五世于1386年建立的私人图书馆,当时只有800册手抄本,后发展为皇家图书馆。1537年9月28日,《蒙彼利埃敕令》颁布,规定凡是在法国境内出版的出版物,必须交存缴1部给皇家图书馆;在国外印刷但在法国境内出售的出版物也要交存1部给皇家图书馆。1721年(路易十四时期)迁入黎塞留街,后经逐步扩充,形成黎塞留(因原为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的府邸而得名)四边形大楼。1789年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颁布充公法令,将图书馆收归国有,改名法国国家图书馆,开始向国民开放,同时还接收了当时查封教会、流亡贵族和其他流亡国外者的大量图书。20世纪80年代末,法国开始在巴黎城区东南塞纳河畔的道乐比阿克建造新馆,1996年12月20日正式开馆,同时建筑被命名为密特朗图书馆。这项工程总建造经费约80亿法郎,占地面积7.8公顷,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高80米共22层。位于黎塞留街的原馆舍作为分馆,用于收藏国家图书馆的特殊藏品,成为国立艺术图书馆。阿斯纳图书馆位于巴黎兵工厂旧址,1797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34年并入国家图书馆。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位于拿破仑三世宫殿旧址的一侧,1866年建立,188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35年并入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包括密特朗图书馆、黎塞留图书馆、阿斯纳图书馆以及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4个馆区。
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 英文名称
-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
- 原语种名称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 成立时间
- 1386
- 前身
- 国王查理五世于1386年建立的私人图书馆
作为法国政府出版物的保存馆,依照法律接受法国出版物的交存本,完整无缺地收藏出版物交存制度所规定的所有文献,进行编目、永久保存并提供流通,并承担着编制国家图书书目、建立图书馆网络中心和保护法兰西文化遗产等诸项任务。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品种类繁多,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地图、印刷品、照片、海报、手稿、乐谱、硬币、奖章、服装、剧院布景模型、视听资料、网络档案,馆藏数量超过1500万册(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品的不断丰富主要是通过弗朗索瓦一世确立的法定交存制度来实现的,但也有些藏品是采用有偿收购、捐赠、遗赠和交换方式获得的。馆藏的印刷品以及视听资料保存在密特朗图书馆,其他类型的资料则保存在黎塞留图书馆,阿斯纳图书馆专门收藏法国文学以及与书籍史相关的资料。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古籍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现存约400万册(件)20世纪以前的古书,藏有《蒙彼利埃敕令》颁布以来法国出版的几乎全部印本图书,此外,还收藏有各种期刊、报纸和连环画,是世界上第一个收集连环画的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特藏还有15世纪以来的图片和1826年以来的照片。在音乐资料方面,收藏有国内外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手稿和信件等,最知名的有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和交响曲手稿。舞台美术资料聚集了全法国最重要的戏剧专藏,有剧本、脚本、舞台道具、服饰及剪报集锦等。馆藏手稿最负盛名,收藏有中世纪以来各个时期的各文种手稿,其中有源于王室藏品和大革命时期查封的文献,一大批中国敦煌遗书和近东、远东、埃及等地的手稿,以及许多中国珍贵古籍,收藏的敦煌文献主要包括伯希和于1908年从莫高窟获取的汉文文献4000多件、藏文文献4000多件,还有其他粟特、龟兹、回鹘、西夏文文献等。文物包括古希腊的花瓶、古代小雕像、古罗马的玉石浮雕和凹雕、古希腊铸币等。此外,还收藏众多钱币、徽章、雕刻、版画、舞台道具、戏剧服饰等实物和文物。还藏有法国政府和100多个国家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出版物。
密特朗图书馆阅览区分上下两个层次。下层向研究人员开放,有1850个阅览座位,包括300个单间。50万册书供开架阅览。阅览室按学科划分为哲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政治、法律与经济,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艺术与文学,声像资料5个部分。还有善本室和书目检索室。上层向16岁以上的普通读者开放,共有2275个阅览座位,有法国现刊及国外出版物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参考室、声像资料室等。
Gallica是法国国家图书馆及其合作伙伴的数字图书馆,1997年正式面向互联网开放,2015年9月完成重新设计后推出网站新版本,它每周都会增加数千个新内容,可以提供数百万份文件的访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