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 宗教学 . 〔其他宗教〕 . 犹太教 . 〔犹太教人物〕 . 拉比犹大·哈-纳西

拉比犹大·哈-纳西

/Judah ha-Nasi/
条目作者张平

张平

最后更新 2023-05-16
浏览 199
最后更新 2023-05-16
浏览 19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约135~约217)

拉比犹太教贤哲之一。2世纪晚期至3世纪初出任犹太宗教与族群领袖纳席一职。

英文名称
Judah ha-Nasi
出生日期
约135
去世日期
约217
所属学科
宗教学

按照《密得拉释》的传统,拉比犹大·哈-纳西出生于约135年拉比阿奇瓦被罗马当局处死的那一天,约死于217年。他被赋予不同寻常的生日的做法暗示着他在拉比犹太教中不同寻常的地位。就同时代人的推崇而言,《密释纳》时代的贤哲领袖们没有人享受过拉比犹大·哈-纳西那样崇高的地位。其常用称号“哈-纳西”意为“那位纳西”,从而与其他所有纳西区别开来。另一个称号“我们神圣的拉比”使用了罕见的“神圣”称谓,而最简单的“拉比”之称就意味着除他之外,再没有人担得起这个称呼。

作为犹太教领袖希列长老的七世孙,他是传统“组阁对”制度的终结者。拉比犹太教的律法裁决机构自希列长老时代起就由纳西与法庭之父分权而立,纳西的权威随着民族灾难的演进而不断受到打击。到巴尔·科赫巴起义失败后,更一度出现纳西、法庭之父与贤哲三权分立的局面。拉比犹大·哈-纳西的出现结束了这种制度性的权力斗争,没有人能够成为与他分庭抗礼的法庭之父,进而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权威领导位置。

作为那个时代的犹太民族领袖,其在位期间有两个鲜明特色。第一是与罗马统治当局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罗马当局镇压两次犹太大起义而造成的紧张关系,为犹太民族恢复元气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第二是以加利利为中心的犹太社区的发展与繁荣。巴尔·科赫巴起义失败后,以色列地区犹太民族不仅在政治上、宗教上遭受迫害,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为了让人民休养生息,他不仅下令更新律法,免除了不少地区的什一税,更试图解除第七年休耕的禁令,让人民能充分发展地区经济。

经济的发展使得拉比犹大·哈-纳西有实力建立犹太经学院、召集学者,并对拉比犹太教100多年来的发展做出总结性的贡献。其在犹太教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是编定《密释纳》。这一成就使其在拉比犹太教历史上位居重要地位。

《密释纳》并未提及何人是该书的编定者。有关拉比犹大·哈-纳西编定《密释纳》的说法最早出现于两部《塔木德》。在阿摩拉们那里,其作为《密释纳》编定者的身份属于无可辩驳的事实。《密释纳》文本本身所能提供的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包括:《密释纳》中几乎没有提到与拉比犹大·哈-纳西同时代的贤哲,也几乎没有提到其后的人物;《密释纳》中引用律法的数量和涵盖范围最突出的是拉比犹大·本·伊莱依(Rabbi Judah bar Ilai),他是拉比犹大·哈-纳西最主要的老师;《密释纳》中以“拉比”称呼拉比犹大·哈-纳西,表明他应该是《密释纳》整理过程中的主导者。《密释纳》的编定是在前代贤哲们所整理的《密释纳》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据《巴比伦塔木德·洁净部·经期卷》,拉比犹大·哈-纳西参考了前人的13种《密释纳》诠释。《密释纳》文本也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是一种平行思维的典范文本。正因为如此,拉比犹大·哈-纳西版本的《密释纳》一经问世,立即获得了正典的地位,成为犹太教殿堂里继《希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之后的第二大典,而此前贤哲们留下的各种《密释纳》只能进入《巴拉伊塔》这类次典。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