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生死轮回,已得解脱的四种“圣者”。①佛。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有自觉(自己已经觉悟)、觉他(能令他人觉悟)、觉行圆满(自己的觉悟达到了究竟圆满)三种含义。具此三觉名之为佛,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佛教以佛为四圣中最高者,谓对宇宙间一切事理无不通达明了。《摩诃般若经·道行品》称“通达实义故名为佛”,“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学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②菩萨。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即觉悟的有情,有自觉、觉他两种含义;但缺“觉行圆满”,故次于佛。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称:“菩提名上道,萨埵名深心,深乐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谓:“众生名萨埵,为众生修集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佛和菩萨皆是大乘圣者。③缘觉。“辟支迦佛陀”之意译,亦作“独觉”或“辟支佛”。据佛教解释,多出在无佛之世。因根性较利,自己观察当前事缘而能悟道,故名缘觉;又因不待师友指点,自然悟道,亦称“独觉”。《大智度论》卷十八称:“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在三乘中属中乘圣者。④声闻。意为听闻佛陀言教的觉悟者。《法华经·信解品》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声闻,一般又可分为四级,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通称为“四果圣人”,以阿罗汉为最高;在三乘中属小乘圣者。
首页
[{"ID":42416,"Name":"哲学"},{"ID":52021,"Name":"宗教学"},{"ID":52216,"Name":"佛教"},{"ID":52993,"Name":"〔教义、术语〕"},{"ID":53060,"Name":"四圣六凡"}]
. 哲学 . 宗教学 . 佛教 . 〔教义、术语〕 . 四圣六凡四圣六凡
/the four holy realms and six stages of rebirth for ordinary people/
最后更新 2023-07-06
浏览 358次
- 英文名称
- the four holy realms and six stages of rebirth for ordinary people
- 所属学科
- 宗教学
三界内的六种凡夫众生。虽同为凡夫,但因善恶业果境地的不同,又分为六种,名为六凡,亦称“六道”。①天道。即天界众生。有三界二十八重天。从人间往上有六重,名“欲界天”,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欲界以上有四禅十八天,名为“色界天”,因没有男女情欲,只有色相庄严,故名色界。四禅中初、二、三禅各有三天,四禅有九天,合为十八天。色界之外另有四重,名“无色界天”。因没有色身形相,故名无色界。它只有精神心识的存在,通常还都处在寂静定境,故又名“四无色定”,也称“四空天”。②人道。指人类众生。诸佛贤圣多出在人间。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能明理祛惑,转凡成圣。《大智度论》卷四称“佛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种”。③阿修罗道。属于非天道,是一种大力鬼神,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④畜生道。包括牛羊豕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此等众生,生活住处多受自然的支配,无改造环境的能力。有的依附于人类生活,如牛羊鸡犬等;有的弱肉强食,如虎狼之于獐兔、鹰鹞之于雀虫。⑤饿鬼道。是一种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在饥渴之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佛经中谓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之声者,常受饿渴痛苦,故名饿鬼。⑥地狱道。即地下牢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
佛教认为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奉行上品十善业,修四禅定及四空定等,可分别生三界诸天道;修五戒或中品十善业可生人道;作下品十善业可生于阿修罗道;作下品十恶业者,多堕畜生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堕于饿鬼道;造上品十恶业及五逆罪者,即堕于地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