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的含义有三:①“杀贼”,意谓杀尽一切烦恼之贼。②“应供”,谓应受天人的供养。③“不生”(或“无生”),谓永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指断尽一切烦恼、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又称“无学果”“无极果”“无学位”等。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余四向三果为有学。《俱舍论》卷二十四云:“如是尽智,至已生时,便成无学阿罗汉果。已得无学应果法故,为得别果所应修学,此无有故,得无学名。”其分类方式有多种。据《中阿含经》卷三十、《成实论》卷一,有慧解脱阿罗汉、俱解脱阿罗汉和无疑解脱阿罗汉三种;据《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二十五,依根器利钝,有退法阿罗汉、思法阿罗汉、护法阿罗汉、安住法阿罗汉、堪达法阿罗汉、不动法阿罗汉、不退法阿罗汉等七种。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形象深入民间社会,流行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这些罗汉一般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据佛经记载,罗汉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常住世间,以守护佛法。最初是四大罗汉,皆为佛的弟子,据《法华经》,指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据《增一阿含经》,指目犍连、迦叶、阿那律、宾头卢。后来才有十六罗汉之说。十六罗汉指永住世间守护正法的十六尊罗汉,最初出自唐玄奘所译《法住记》,所记十六罗汉的名称是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第四尊者苏频陀、第五尊者诺讵罗、第六尊者跋陀罗、第七尊者迦哩迦、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第九尊者戍博迦、第十尊者半托迦、第十一尊者罗睺罗、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因揭陀、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阿氏多、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十六罗汉之画像,以五代贯休十六罗汉图与今藏于日本清凉寺的北宋十六罗汉图为佳。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张玄所画,是在十六罗汉之后加上了《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尊者宾头卢。后来,也有加上迦叶尊者、军屠钵叹尊者或弥勒尊者的。元朝以后,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成为佛寺中罗汉塑像的通常形式。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去世后参加第一次佛教结集的五百比丘,以摩诃迦叶和阿难为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然而,在中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找不到根据,是宋人的附会之说。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还有的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在《贤愚经》《报恩经》等经中还有其他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