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 宗教学 . 基督教 . 〔在华外籍传教士〕 . 利玛窦

利玛窦

/Matteo Ricco/
条目作者仲佰

仲佰

最后更新 2023-07-13
浏览 779
最后更新 2023-07-13
浏览 77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552-10-06~1610-05-11)

旅居中国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字西泰,号清泰、西江。

英文名称
Matteo Ricco
出生日期
1552-10-06
去世日期
1610-05-11
所属学科
宗教学

利玛窦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法学、哲学和神学,并师从数学家C.克拉维乌斯(Christopher Clavius,1538~1612)学习天文和数学。1577年,在里斯本科因布拉大学学习葡萄牙语。次年,在葡萄牙保教权的庇护下前往印度果阿传教。1580年,升任神父。1582年,奉耶稣会远东巡阅使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之命到澳门学习汉语。次年,随另一耶稣会士罗明坚前往广东肇庆传教,建立了第一个传教会所。1589年,移居韶州。1597年,被任命为耶稣会中国传教会会长。次年,以进贡方物、协助修正历法为由进京,利玛窦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利玛窦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但未获准在京居留。1600年第二次进京,被地方官员阻拦下狱。1601年方得进京,进呈自鸣钟、《万国图志》等,得明神宗信任,敕居北京。在中国传教时期,习汉语,蓄须留发,着儒服,行儒家礼仪,自称“西儒”,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与士大夫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均有交往。同时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把儒家“四书”译成拉丁文等,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译,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等,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神学方面有《天学实义》(一名《天主实义》)等。《西字奇迹》以西语之音,通中国之音,使向来被人看作繁难的反切变得简易,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1608年末,根据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开始把所了解的中国情况用意大利文记述下来,此即《利玛窦札记》。此书在其死后被译成拉丁文,并增补部分内容,于1615年以《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为题,在德国出版。此书共5卷,是耶稣会士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著作,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和明代后期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出版后被相继译成法、德、西等多种文字。汉译本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教廷和西方在华传教士对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策略颇有争议,因而引发了“中国礼仪之争”。1610年病逝于北京,葬于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今北京行政学院院内)。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