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出版《英美编目条例》第1版(AACR1),1978年出版《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AACR2)。1978年以后,AACR2作过多次修订。AACR1由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图书馆协会(LA)和加拿大图书馆协会(CLA)的编目专家在传统编目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1961年巴黎国际编目原则会议通过的《原则声明》协商制定的。但美、英双方对《原则声明》的解释不完全一致,两国在编目规则某些条款上也存在分歧,故形成内容上略有不同的北美版和英国版。两种版本中对一些不同点均在相应条款中作了对照说明。
《英美编目条例》
美国、英国、加拿大图书馆界共同制订的主要适用于西方语言文献资料的著录规则。
- 英文名称
-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AACR
- 颁布单位
- 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图书馆协会和加拿大图书馆协会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的问世与成功使用,计算机在编目领域的应用,以及文献类型与载体的急剧增长,都使AACR1难以适应发展和需求。自1974年起,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图书馆协会、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加拿大图书馆协会的编目专家组成英美编目条例联合修订指导委员会,对AACR1进行全面修订。1978年,分别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出版AACR2。
1988年11月出版的修订版,包括以前历次修订本(1982年、1983年和1985年)的内容,以及1986年经联合修订指导委员会认可的新的修订意见。1990年,在1988年修订版基础上出版的AACR2第2版,主要增加了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计算机文件)扩充的有关机读文献的著录规则。2002年的AACR2修订版则特别考虑了日益增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编目问题。
AACR1的正文共三部分:①标目的选取及其著录形式。②书目描述。③非书资料著录(包括标目及书目描述)。导论阐述了制定条例的方针及基本原则等,正文后附词汇表、大写、编写标点符号等附录。
AACR1的主要特点有:①具有国际性。②在总体结构上,体现了把选择标目视为编目工作的首要步骤的观点,因此,它首先对款目和标目作出规定。然后列载有关著录项目的条款。③对常见类型文献著录均有统一规定,为适应新的文献类型的著录需要,还增加了有关非书资料的条款。其缺点是:①北美版和英国版内容不完全一致。②条文过于烦琐。③难以适应计算机编目的要求和实现国际书目情报交流的目标。
AACR2分两部分,共19章。第一部分为著录规则,包括著录总则和书籍、地图资料、手稿、乐谱、录音制品、电影片和录像制品、图片资料、机读文件、立体手工艺品和直观教具、缩微复制品、连续出版物的著录规则,以及分析著录规则。第二部分是关于标目、统一题名及参照的规则。
与AACR1相比,AACR2在总体结构和具体规则上均有变化:①编者认为编目工作的第一步应是对文献的特征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选择标目,因而把著录规则列为第一部分。②AACR2虽然保留了“主要款目”概念,但认为标目作为文献检索的入口(检索点)不只一个,是独立于对文献特征的客观描述的,因此关于标目的确定原则和表述形式的规则被列为第二部分。③全部采用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关于著录项目的设置、顺序、标识符号,以及详简著录级别的规定,使著录规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于各类图书馆的需要并能满足计算机编目的要求,有利于国际书目情报交流的开展。④可适应现有全部文献类型资料著录的需要。⑤消弥了AACR1北美版和英国版的分歧。
由于对《原则声明》的理解不一,使英国和美国对一些问题未能达成最后的一致,但这并没有妨碍AACR1迅速在国际编目界引起反响。经过不断修订的AACR2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著录规则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所采用。在中国,AACR2的简本已被译为中文,并以它为基础制订了《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扩展阅读
- 谢宗昭.文献编目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 李晓新.新编文献编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