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馆藏发展政策对于控制馆藏结构、规范采购流程、保证数字馆藏质量、保存和维护数字馆藏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馆藏发展政策有两种形式:①编制独立的数字馆藏发展政策;②在传统馆藏发展政策中加入数字资源的相关内容。此外,有些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政策并没有明确完整的文本,而是以一些专门的规定如电子资源采访方针或图书馆愿景等宏观规划的形式存在。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图书馆引进电子资源的不断增加,美国图书馆率先开始了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实践活动。1993年,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制定了《电子资源采购与提供的标准及指南》;1994年,S.德马斯发表论文讨论电子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政策问题;1996年, 美国查尔斯顿会议讨论了电子藏书和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制定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同年,K.D.沃格尔提出应当在馆藏发展政策中集成电子资源相关政策。到20世纪末,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制定了本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政策。2012年,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发布《电子资源馆藏发展的关键问题:图书馆指南》。
中国图书馆界对于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关注始于21世纪初。2002年,肖珑、张宇红针对电子资源选择与评价问题撰写了《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2004年,张晓林等发表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技术要求》,阐明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的总体原则和相关技术要求;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制定了数字馆藏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