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图书馆学 . 信息资源建设 . 数字资源建设 . 数字馆藏

数字馆藏

/digital collection/
条目作者蒋颖

蒋颖

最后更新 2024-02-01
浏览 162
最后更新 2024-02-01
浏览 16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图书馆通过购买、租用、自建等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能够实现稳定信息服务的数字信息资源。

英文名称
digital collection
所属学科
图书馆学

20世纪60年代,少数机构利用数据库技术和联机检索系统进行文献检索。80年代,光盘数据库迅速发展,很多图书馆开始购置光盘作为馆藏。 90年代,随着网络和数字资源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开始引进商业化网络数据库,并在此后保持相关经费的持续增长,数字馆藏从补充性质的资源逐步发展成为多数图书馆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成员馆中,1992~1993年度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平均仅为3.6%,2007~2008年度已超过50%,说明多数图书馆已将电子资源作为首要的资源类型。中国大陆高校图书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网络数据库,21世纪初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1151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总采购费用约为37.21亿元,馆均323.3万元,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54.6%。

与此同时,图书馆自建资源数据库也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促进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发展。21世纪以来,开放获取资源迅速增长,机构知识库数量不断增加,这些资源都成为图书馆数字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采集方式可分为购买和自建两种类型:①图书馆购买、租用的商业化数字信息资源,如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常被称为“电子资源”,这部分是多数图书馆数字馆藏的主体;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或针对特定用户的需求整合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后形成的数字资源。数据馆藏按数据传播的范围可分为单机、局域网和广域网等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数字馆藏提供广域网访问方式。按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多媒体资源等类型。

①优点:方便快捷、便于查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符合用户需求、利用率高;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不占用馆藏空间或空间占用少。②缺点:对技术、设备依赖性强;介质易损坏;管理难度大,长期保存困难;自建数字馆藏及其后续维护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①制定政策。制定数字馆藏发展计划或相关发展规划,对数字馆藏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②资源采集。引进商业化的数字资源,或者进行文献数字化加工,或产生并整理原生数字资源。③整合与揭示。将引进、自建的各类数字馆藏与图书馆传统资源进行整合与揭示,让用户更容易发现数字馆藏。④宣传服务。对已有数字馆藏通过培训、演示、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介。⑤评估。对数字馆藏的服务绩效进行评估,以优化资源、改善服务。⑥长期使用和长期保存。对引进的数字馆藏争取获得长期使用权;经选择评估后,对部分数字馆藏存档,进行长期保存。

随着数字馆藏的迅速发展,有些图书馆开始减少纸本馆藏的采购量。同纸本馆藏相比,数字馆藏在检索、使用及存储空间上拥有许多优势,但是在长期保存等方面又有很大障碍和困难。因此要根据图书馆的定位和读者需求,合理制定数字馆藏与纸本馆藏的经费比例与品种数量,努力做到协调发展。

  • 索传军.数字馆藏评价与绩效分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 吴汉华,王波,古永洁.2019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6):49-54+7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