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损毁的原因,可归结为社会的和自然的两个方面。社会原因大致有盗窃或破坏,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损失,以及读者不慎造成的毁坏等。自然原因主要是文献载体材料本身受各种自然条件影响而发生损坏,例如纸质文献的纸张和油墨本身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不同载体的文献,有不同的保护方法,就一般图书馆而言,文献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防火、温湿度控制、防光、防虫、防霉、防鼠、脱酸处理、防破损等。
文献损毁
为使馆藏文献免遭自然的和人为的损毁,延长文献保存期限和使用寿命,尽可能保持其原来形态的技术和措施。
文献损毁的原因,可归结为社会的和自然的两个方面。社会原因大致有盗窃或破坏,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损失,以及读者不慎造成的毁坏等。自然原因主要是文献载体材料本身受各种自然条件影响而发生损坏,例如纸质文献的纸张和油墨本身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不同载体的文献,有不同的保护方法,就一般图书馆而言,文献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防火、温湿度控制、防光、防虫、防霉、防鼠、脱酸处理、防破损等。
文献损毁
纸质文献和缩微文献均为易燃物,因此防火是文献收藏单位的首要任务。防火的措施主要有:消除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馆内严禁烟火,严禁将易燃物带入馆内,经常检查电路和电器设备,防止电路老化而起火;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多种灭火用具和器材;安装烟感或温感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器,现代的一些大型图书馆往往设立中央控制室,监视全馆可能引起火灾的地方;在组织上要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做到各负其责,闭馆前要对馆内各个部分进行认真清查,切断电源,关掉电闸,节假日要有安全值班。
纸质文献因纸张既易吸收水分而膨胀发霉、长虫、变形,又易放出水分而收缩,使纸张干燥脆裂。温度忽高忽低或湿度经常波动,会使纸张变形出现浮凸现象,降低强度和弹性。因此,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是延长文献寿命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常书库内温度保持在14~24℃、相对湿度保持在45%~60%为宜。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还会影响到书籍的胶粘,湿度大时淀粉胶就会发生潮解,牢固性降低,并引起发霉,胶浆膜层在干燥时又要变脆和破裂。为了使书籍的干湿度得当,在有条件的图书馆,书库应设防潮层和防热层,并安装空调设备或去湿机,条件不许可的应做好自然通风,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等选择时机开关门窗,调节温湿度。
太阳光线特别是紫外光的照射,能使纸张变黄发脆,还可使书刊中的胶粘剂遭到破坏。因此,图书馆门窗的玻璃最好是带颜色的或毛玻璃。如为无色玻璃应挂窗帘,或设置遮阳板或涂抹滤紫涂料等,降低阳光的强度。切忌阳光长期直射文献。照明尽量不要用荧光灯,而采用白炽灯,并且不能离文献太近,并将照明时间和照明方向控制在藏书能接受的限度内。
纸质文献由于载体本身有适于昆虫繁殖生长的物质如植物纤维、装订所用的糨糊,加上书库通风不好,书刊放置不当,温湿度较高,卫生差、有灰尘和其他残物等,较容易招来虫害。危害书刊的昆虫主要有:蠹鱼、书虱、档案窃蠹、烟草蠹、药材蠹、花斑皮蠹、家白蚁、黑皮蠹、中华粉蠹、东方大蠊、幕衣蛾等,它们以书刊中的纸张纤维素和糨糊为食物,对书刊危害很大。防止这些虫害的方法有:①用防虫药物加工纸张。黄檗汁、椒汁均可染纸(见染潢避蠹)。古代以铅、硫磺和硝石为原料,在空气高温时生成橘红色粉末状的红丹以及现代采用一氧化铅或碳酸铅制成的四氧化三铅,都能防虫(见万年红纸)。②在书内放置防虫药物,古代藏书家常在书柜内放置香烈杀虫之药,如木瓜、樟脑等。③在书内夹放防虫植物叶,如芸香草等。有的图书馆在古籍中夹烟叶防虫,对蚜虫、浮尘子,一切软体虫类均有效。④同时施用多种药物。由于危害书刊的昆虫种类多,施用药物时,必须将挥发性与中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驱灭与诱杀相结合。⑤熏蒸。若很多书刊生虫,可采用熏蒸法,见效快。常用的熏蒸剂有磷化铝、溴甲烷、环氧乙烷、敌敌畏、硫酰氟等,将生虫的书放入密封的房间,每立方米放7克磷化铝片剂,6天虫子即被杀死。⑥入库时消毒。将采编部门送来的图书进行消毒,以防书库外的虫子进库。多数图书馆采用溴甲烷在真空器内熏蒸。
霉菌有很强的繁殖力,书库中的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2~35℃时最宜霉菌繁殖,潮湿和温度急剧变化,也易使霉菌滋生。书刊发霉一般是从封面、书脊或外缘开始,因这些部位有糨糊、水分并接触氧气。霉菌会削弱纸的组织,使书籍腐烂、破碎或整块脱落,故应使书库干燥通风,并应经常检查。如果书刊发霉,可采用甲醛、百里酚、环氧乙烷等作防菌剂,进行处理。
由于书刊经过装订、修补,有糨料或因书刊粘有食物而致使被老鼠啃咬,有时老鼠还会把书咬碎做窝。图书馆防鼠的办法是:书库内不能让鼠类有生存和繁殖的条件;装订、修补用的糨糊要配以适当的防鼠药;不能将食物带入馆内;不能将油块等粘在书刊上;搞好清洁卫生,清除图书馆周围的杂草、垃圾,疏通沟渠、水道,使老鼠无处藏身;堵塞鼠洞;切断鼠路,防止老鼠进入书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都能影响文献的使用寿命。纸质文献吸收了有害气体后会降低纸张的强度。灰尘不仅污损文献载体材料,还是害虫和霉菌藏身和繁殖的处所。防有害气体和防尘的措施主要有:经常保持库房、阅览室、书刊资料的清洁卫生,工作人员入库要换工作服,走廊和书库门口应铺设地毯、金属网或设置吹淋室;文献库房要密闭,有的文献可存放在箱、柜、袋等密封或多层密封装具中;库房和馆舍周围要进行绿化,以起到吸附有害气体和减尘作用;用空调装置净化与过滤空气,用吸尘器除尘,用活性炭等吸附剂或用水淋洗来净化空气。
纸张含酸是纸张老化变质的主要原因。脱酸的方法有碱水溶液脱酸法、碱有机溶液脱酸法和碱气相脱酸法。美国W.J.巴罗最早发明了碱水溶液脱酸法,即将书拆散,浸泡在氢氧化钙、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的水溶液中进行脱酸。(见纸张脱酸)
书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中国的古籍线装书通常配有函套(书函)以防破损。书函有两种:一是用布做的,二是木夹板和木盒子。清代的《四库全书》就是用楠木做的木匣,两百多年仍完好无损。古书的装函不仅可以防止书的机械破损,而且还使书籍整齐美观,搬动和使用方便。现代有些常用或珍贵的图书,还使用精装封面,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图书馆一般要将过期期刊或其他零散资料装订成册,以便保存和利用。
书刊损坏后要及时进行修补,装订线断了应立即重新装订,封面脱落的应修补增添副页,加盖封面等(见中国古籍修补)。
对于缩微文献和音像文献,一般应采取如下特别措施:①大量资料应辟耐火的贮藏室或资料库贮存,少量资料可用耐火橱柜或保险箱贮存,需要长期贮存的磁盘应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②贮存设备应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水的浸害。③降低空气中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20%~40%,最高不超过60%。当缩微品、磁带等生霉时,可用柔软的毛绒或棉花蘸上胶片清洁液来清除。④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4~24℃,一般应安装良好的空调设备。⑤贮存的磁带要定期检查或抽样检测,6~12个月要重新绕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