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生植物指长期干旱条件下能忍受水分的不足,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根据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一般分为:一年生植物、肉质植物、非肉质多年生植物三个类群。旱生植物常具有很高的渗透压,吸水和调节蒸腾作用的能力很强,能在沙漠、草原、干热山坡等极端缺水的地方生长。旱生植物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在长期适应进化中形成各种抗旱机能,适应或者抵抗干旱。抗旱植物对干旱的适应和抵抗方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避旱性,主要通过缩短生育期以逃避干旱缺水的季节,多为一年生植物;二是御旱性,主要利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保持一定的水分内环境,使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维持较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此类特征的植物多为肉质植物;三是耐旱性,指在干旱条件下不受伤害或减少和修复胁迫引起的伤害的能力,主要为非肉质多年生植物。植物抗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研究表明,植物的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不同植物适应干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作物具有综合性的、几种机理共同起作用的抗旱特性。
植物的耐旱性机制在形态方面表现为,有些植物叶片退化,以枝条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叶表面角质层变厚,栅栏细胞排列紧密,且具有较高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和较小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有的叶片有绒毛、气孔下陷,有的干旱时落叶将叶片卷成筒状;在渗透调节方面,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植物会积累有机分子相溶性溶质或渗压剂,稳定细胞结构,有效地提高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植物在干旱下的生理功能,增强植物的耐旱性。如发达的栅栏组织可使植物在缺水时减少机械损伤;通过调节脱落酸的含量调节气孔开合,促进根系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控制蒸腾;提高体内糖分和氨基酸含量以增强吸水能力,稳定细胞结构,尤其是膜结构,从而避免细胞结构的塌陷,抑制分解酶活性以保持在干旱下的生理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