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林业 . 林木遗传育种 . 林木育种 . 经济林育种 . 种源

育种区区划

/tree breeding zoning/
条目作者王豁然

王豁然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91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9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林木遗传改良项目中确定育种区界限的重要决策。

英文名称
tree breeding zoning
所属学科
林业

育种区是经过遗传改良的树木品种在其中得以开发利用的特定地理范围内的自然环境。育种区的区划是在彼此分离的不同地区,每个育种项目都包含独特的基本群体(base population)、选择群体(selected population)、繁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和生产群体(production population),每个育种周期都不相同。

典型范例是美国东南部火炬松(Pinus taeda)遗传改良项目。该项目由美国森林遗传学家B.J.卓别尔(Bruce J. Zobel,1920~2011)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历经3代人的努力,已进入第三个育种世代。构成第一育种周期基本群体的天然林分被划分为30个局部育种区(local breeding zone),每个育种区包含从天然林分选择出来的25~30个个体,整个育种区共计1050株;每个协作单位产生25个控制授粉家系,以随机和重复的田间试验进行遗传测试,分别在4年生、8年生和12年生时进行观测(轮伐期24年)。进入高世代育种周期后,在育种周期发展过程中育种区的数目不断演变,在遗传测定和深入认识基因型与立地交互作用的基础上,第二周期的育种区减少为8个,到第三育种周期则只有4个主育种区。该项目两次融入新的基因,在第一周期添加3000株未经遗传改良的个体,以拓宽遗传基础;将一些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总是表现优良的选择个体加入多个育种区。

  • WHITE T, ADAMS W T, NEALE D B.Forest genetics.USA:CABI Publishing,200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