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设计必须是随机和重复的,目的在于比较树种内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为造林项目选择最适合的地理种源,为种子调拨区划和基因保存策略提供依据。种源试验对长期林木育种、遗传改良项目及外来树种人工林项目尤其必要。
18世纪初,法国海军造船厂发现橡树和松树木材品质下降,怀疑不同种源的种子可能会对人工林的木材品质产生影响。于是,法国海军总监、著名植物学家D.du莫塞(Duhamel du Monceau,1700~1782)在1745~1755年使用波罗的海种源的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种子,在法国第一次建立比较试验林。1826年,另一位法国人A.de维尔莫(André de Vilmorin,1907~1987)营建了包括20个地理种源的欧洲赤松和其他外来树种的试验林;1862年,发表了36年的观测结果,说明种源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和连续变异;这项试验在林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早的林木地理种源试验。
自然分布区跨越不同气候带或呈现地理间断的树种,尤其需要做地理种源试验。例如,火炬松(Pinus taeda)的分布区在美国东部南北伸展1300千米,亮果桉(Eucalyptus nitens)的地理分布是不连续的,存在许多孤立的种群,这样的树种都必须做种源试验。种源试验所用种子的采样是随机的,要能够代表天然种群的全部遗传变异;应根据表型采样,只采优良个体种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根据不同试验目的,种源试验有短期和长期之分,试验观测的时间长度不应短于该树种人工用材林的二分之一轮伐期。无论做哪种类型的种源试验,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田间试验设计,试验设置必须是重复的和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