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教育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考方向,并由此改变了课程设计的途径与内容。多元文化教育着眼于满足不同种族的特殊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文化差异视为一种资本,而非负担。它试图克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学习障碍或学业成就差距,促进更多综合性课程的发展;遵循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反对不同文化种族的隔离教育,并推行两性平等教育、低收入与残障者的补偿教育与特殊教育。
美国学者S.涅托(Sonia Nieto)归纳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特征:①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反种族歧视的教育。②多元文化教育是基本的教育。③多元文化教育对每个学生一样重要。④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教育。⑤多元文化教育是对应社会正义的教育。⑥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过程。⑦多元文化教育是批判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透过真实、多元的观点,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配合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使各种族的学生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觉察种族差异,认识种族差异所导致的民族、文化、性别、宗教及阶级偏见与歧视,形成积极的态度;培养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协助思考、选择、决定社会行动,并导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内容取向上,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包含对抗种族中心主义教育,以及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减少偏见、平等教学、多样化学校文化、文化回应教学、社会运动等。综合来看,可以归纳为5种内容取向:①文化课程取向。强调如何将多元文化纳入课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差异、承认差异。②文化回应教学取向。凸显少数种族的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断裂,建议将学生的母语文化视为学生学习的阶梯而非阻力,主张针对少数种族学生实施文化回应教学。③批判取向。揭露课程背后的意识形态,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探讨优势种族如何控制学校的课程以维持既得利益。④多元文化教师取向。对教师有高标准的要求与期待,期待教师有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对抗霸权的勇气与行动力。⑤文化与身份认同。全球化时代,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政治认同愈来愈受到挑战,个人可能交织多重身份的认同。这种跨界的认同,将变成新形式的多元认同,也是多元文化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