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旧唐书》中介绍冯伉,有“每乡给一卷,俾其传习”的记载。清代林则徐《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有“手艺之人,喜其易售,奇技淫巧,竞相传习”的记载。可见,在中国古代,传习一词在传授和学习的意义上既能指向知识,又能指向技艺、技能。近代以来,主要指正规学校教育外,以技能、技艺的传授和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如清末就有师范传习所和昆剧传习所。在当代社会,传习多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的传承和学习,师徒相授是其主要特点。
首页
[{"ID":42419,"Name":"教育学"},{"ID":49175,"Name":"教育学"},{"ID":49239,"Name":"教育文化研究"},{"ID":49250,"Name":"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文化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
/craft acquisition/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18次
传授和学习。
- 英文名称
- craft acquisition
- 所属学科
- 教育学
扩展阅读
- 傅谨.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历史经验.文艺研究,2011,(5):81-88.
- 高俊.师范传习所与清末初等师资的培养.史林,2013,(2):115-12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