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瑞典学者M.M.K.纳斯[注]和S.纳斯[注]利用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到鸡卵母细胞mtDNA。同年,瑞士籍奥地利生物化学家G.沙茨[注]分离到完整的mtDNA。1981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S.安德森[注]完成了mtDNA测序,并绘制了详细的功能图谱。1871年,德国眼科医生T.莱伯[注]首先报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988年确定该病是由mtDNA突变所致。其后,这一研究领域进展迅速,现已证实人类100多种疾病与mtDNA突变或重排有关。
首页
[{"ID":42425,"Name":"医学"},{"ID":75405,"Name":"现代医学"},{"ID":111370,"Name":"基础医学领域"},{"ID":111372,"Name":"医学细胞生物学"},{"ID":119541,"Name":"〔细胞结构和功能〕"},{"ID":124121,"Name":"线粒体DNA"}]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医学细胞生物学 . 〔细胞结构和功能〕 . 线粒体DNA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566次
真核细胞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一个线粒体有5~10个拷贝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线粒体DNA(mtDNA)呈双链闭环结构,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内或依附于线粒体内膜。人类mtDNA全长为16569碱基对(bp),外环为重链(H链),内环为轻链(L链),均具有独立编码功能,共编码37个基因,包括2种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22种转移核糖核酸(tRNA)和13个参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蛋白质亚单位。
- 英文名称
-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mtDNA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包括D-loop区)组成,编码区编码rRNA、tRNA和多肽,而非编码区包含了重链的复制起点、重链和轻链的转录启动子,是mt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调控中心。mtDNA能够独立地复制、转录和翻译。
与核基因不同,mtDNA不与组蛋白结合,而形成一个称为核状小体的结构,包括多个拷贝的mtDNA和蛋白质复合物。参与核状小体组成的成分有mtDNA聚合酶γ催化亚基[注](PolgA)、mtDNA解螺旋酶[注](Twinkle)、线粒体转录因子A[注](TFAM)和线粒体单链结合蛋白(mtSS[注]B)。因mtDNA缺少组蛋白的保护、基因与基因之间间隔较短、线粒体内无DNA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易于突变且难以修复。
mtDNA突变可引起许多线粒体疾病,机体需能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肌组织、心和肝更易受到mtDNA突变的伤害。mtDNA的突变比率比核DNA高10~20倍,导致群体中mtDNA序列差异较大。人类受精卵中的线粒体绝大部分来源于卵细胞,决定了mtDNA遗传属于母系遗传,mtDNA的突变也以母系遗传的方式传递。因此,mtDNA作为遗传标记被用于研究系统发生和生物进化,推测母系血缘关系,在人类学和生物地理学中有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
- STUART J A.线粒体DNA: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原著).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HIROSHI K, IBORRA F J, COOK P R.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genomes in human cells.BMC biology,2004,2(1):1-14.
- ANDERSON S, BANKIER A T, BARRELL B G, et al.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mitochondrial genome.Nature,1981,290(5806):457-465.
- ADAMS K L, PALMER J D.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l gene content: gene loss and transfer to the nucleus.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03,29(3):380-395.
- BJÖRKHOLM P, HARISH A, HAGSTRÖM E, et al.Mitochondrial genomes are retained by selective constraints on protein targeting.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5,112(33):10154–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