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工学 . 核技术 . 〔核探测器和核电子学〕 . 核辐射探测器 . 核辐射探测

盖革-米勒计数器

/Geiger-Muller (G-M) counter/
条目作者林承键贾会明
条目作者林承键

林承键

贾会明

贾会明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93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9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盖革-米勒气体放电区工作的核辐射探测器。简称G-M探测器。

英文名称
Geiger-Muller (G-M) counter
简称
G-M探测器
所属学科
核技术

盖革-米勒计数器是一种气体探测器。192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H.W.盖革(Hans Wilhelm Geiger 1882~1945)和E.W.米勒(E.Walther Muller 1905~1979)发明,是核物理研究早期使用最广的一种核辐射探测器,21世纪仍是测量γ射线、X射线,α、β、n(改进型)粒子等常用的探测器。盖革-米勒计数器具有灵敏度高、输出脉冲幅度大、稳定性高等优点,但不能测量入射核辐射能量和鉴别核辐射类型。这种探测器的分辨时间长约100μs,因则不能进行高计数率的测量。

盖革-米勒计数器通常充以低压惰性气体,工作在电子自激放电区,即盖革-米勒气体放电区,所以电场比正比计数器高很多。入射到盖革-米勒计数器的核辐射只要在灵敏区电离产生一个电子便可以引起盖革-米勒放电,即发生电离电子增殖雪崩。盖革-米勒计数器对带电粒子的探测效率很高,可以接近100%,而对γ光子的探测效率较低,一般约为1%。盖革-米勒计数器对γ射线的探测主要是其在管壁(阴极)上打出的电子在管内引起雪崩倍增而被记录。盖革-米勒计数器的气体的气压较低,高能γ射线往往未被探测到时就已经射出了计数器,因此其对高能γ射线的探测灵敏度较低。盖革-米勒计数器大多为圆柱形,金属丝中心阳极沿轴线方向,外壳是阴极。

盖格-弥勒计数器示意图盖格-弥勒计数器示意图

 核辐射探测器一般要求一个入射粒子的电离只产生一次放电,输出一个电脉冲,因此一次放电后就采用猝熄方法终止放电。猝熄引起的死时间一般在50~100μs,传统的盖革-米勒计数器能接受的计数率为104~105/s,采用现代电子猝熄技术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计数率。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