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民俗 . 民间社会组织民俗(中国) . 人生礼仪 . 丧葬习俗 . 〔丧葬礼仪〕

大殓

/encoffining ceremony/
条目作者黄景春

黄景春

最后更新 2024-10-08
浏览 86
最后更新 2024-10-08
浏览 8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丧礼仪式,将尸体装殓入棺的礼仪过程。有些地区又称入棺、入殓。

英文名称
encoffining ceremony
又称
入棺、入殓
所属学科
社会学

不同地方大殓的时间、程序有所不同。大多数地区在死后三天择吉日良辰大殓。入殓前先将草木灰、冥币或秆草平铺在棺底,用钱币摆成北斗七星形状,体现古代“北斗主死”观念。此间主事者要不停念诵吉祥韵语,如闽南人念“安七星,子孙富贵万万年”“安古铜,代代子孙中状元”等。福建、广东的客家人在入殓前还要举行告别仪式,在鼓乐声中,礼生念祭文,子孙三跪九叩,与死者告别。尸体入棺时,一般孝男抱头,孝媳、孝女抱脚,其他亲眷扶手或抱腰,将尸体缓缓放到铺在棺底的被子上,调整好姿态,再用被子裹紧。亲人馈赠的衣被要盖在死者身上,亲友馈赠的礼品也可选择一部分放入棺内,摆放位置依据死者的生平喜好、馈赠者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尸体从灵床殓入棺材,老北京人称此为“乔迁”,所以在搬动尸体时,亲属要喊:“某某,您迁居啦!”尸体放入棺木时,应先入脚,后入头,这叫“立进”,而不是躺着进去。尸体放入棺材后,有的家属从死者背后摸出一两枚铜钱,据说这种钱带在小孩身上,可以消灾解厄,小孩好养活。当代大殓习俗有所改变,特别是实行火葬的地区,没有传统的木头棺材,尸体大多临时停放在冰棺里,大殓仪式简化很多,念唱的吉祥话语少了,摆放七星钱基本消失了。

  • 石奕龙.中国民俗通志·丧葬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