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矿冶工程 . 〔矿业工程〕 . 选矿 . 选矿工艺矿物学

选矿工艺矿物学

/process mineralogy/
条目作者肖仪武梁冬云
条目作者肖仪武

肖仪武

梁冬云

梁冬云

最后更新 2023-02-15
浏览 398
最后更新 2023-02-15
浏览 39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研究矿石原料和矿石加工工艺过程中产品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矿物性状及变化的应用学科。是在矿物学和矿物加工学之间发展起来的学科,在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优化选矿流程结构、提高矿山企业生产指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英文名称
process mineralogy
所属学科
矿业工程

19世纪中叶,矿物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岩矿鉴定,为早期选矿工艺提供了某些矿石性质的资料。20世纪初,应用X射线研究矿物晶体结构,揭示了矿物内部的原子世界,为矿物分类和矿物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了为选矿而做的矿物学研究。1939年美国A.M.高登所著《选矿原理》,总结了岩矿鉴定在选矿学科中的应用与实践。1974年苏联学者A.I.金兹堡和I.T.亚历山大罗娃所著《工艺矿物学——新的矿物学分支》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选矿工艺矿物学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光学显微镜方法为选矿厂提供定性的岩矿鉴定资料。50年代由一般的岩矿鉴定过渡到对矿石物质组成的研究。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谱学手段、微束测试技术、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等引入矿石物质组成研究领域,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深入系统的矿物学资料,工艺矿物学也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苏联、美国和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相继成立相应的学术组织。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矿石的化学组成。通常采用光谱半定量方法快速确定矿石所含元素的种类,进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定量测定矿石中组成元素的含量。②矿石的化学物相分析。通过选择不同溶剂使各种相达到选择性分离的目的,然后分别测定元素在各类矿物中的含量。化学物相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元素赋存状态。③矿石的矿物组成。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确定矿石中组成矿物的种类并测定其相对含量。④矿石的结构和构造。肉眼观察矿石标本的矿石构造,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矿石的结构,描述矿物的几何形态和相互间的结合关系。⑤矿石中目的矿物嵌布特征。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镜下观察目的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以及与其他矿物之间的结合关系。⑥矿石中目的矿物嵌布粒度。把块状矿石磨制成光片或薄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主要有价矿物的嵌布粒度。⑦矿石中有价元素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查明有价元素和有害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在不同矿物中的分配。⑧磨矿产品中目的矿物的解离特性。将磨矿产品用环氧树脂进行嵌固并磨制成砂光片,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镜下进行目的矿物单体、连生体的测量,测定目的矿物的解离度。⑨选矿工艺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制定选矿最佳工艺流程提供详尽可靠的资料。深入研究微观领域,如矿物晶体化学、晶体结构与矿物工艺性质的关系、矿物表面成分与表面结构的变化对其工艺性质的影响等,不仅能直接指导选矿工艺,而且能从根本上揭示选矿理论和行为。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研究选矿厂生产过程的原矿、中矿、精矿、尾矿的矿物组成及其工艺特性,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为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依据。这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的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选矿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芬兰、德国等矿业国家,都开发出各具特色的矿物自动检测新技术。

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发展趋势是大型仪器和计算机结合的定量矿物学,使选矿工艺矿物学工作者从烦琐而高难度的显微镜检测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且大大加快了获得矿石信息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精度,更重要的是由定量矿物学带来精细准确的矿物学数据,促进选矿工艺流程设计的精细化和准确性。现有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还需不断完善,以提高测量数据的代表性和测量的准确率。把矿石及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参数与选矿工艺关键技术参数结合起来,建立矿山的矿物数学模型,逐渐开展根据矿物学数据确定磨矿流程结构、分选的原则流程及预测选矿指标等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选矿工艺矿物学工作者应从实验室走向矿山企业,直接与矿山企业对接,进行选矿厂工艺流程考察,对矿石选矿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促进矿山企业技术进步,规范矿产资源的有序合理利用。

  • 周乐光.工艺矿物学.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