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妆粉配套使用,并称为脂粉。燕支为西北匈奴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叶似蓟,花似蒲公英,中原人称为红蓝。要制成胭脂,须先去掉其中的黄汁,才能制成红色液体。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认为最早使用胭脂是商纣王时期,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认为始自秦始皇。在考古发现中,早期汉墓已出土胭脂类化妆品。可认为,妇女用胭脂的风习最晚在秦汉时已盛。汉以后,女性爱红妆者日益增加,历代诗文中多有描述。如北朝著名的《木兰诗》中,即有“阿姊闻妺来,当户理红妆”。女性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一种为加工成的小而薄的花片,名为“金花燕支”。两种燕支都须经阴干,使用时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沫妆面。大约在南北朝时,人们在燕支中加入牛髓、猪脂等物,使之成为润滑的脂膏,因而燕支也被称作“胭脂”。胭脂因能使人面色红润、富于变化,呈现健康和生机,而受到历代女子的青睐,一直沿用至今。
胭脂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