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流行于新疆、云南、四川、江苏等地,东南亚和非洲地区也有特色扎染。传统的服装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为蓼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21世纪,扎染可用于各种纤维布料,染料也已扩展到化学染料。
服装扎染时,被扎结部分能够防止染料浸入而保持原色,未被扎结部分则均匀受染,染色后去除捆扎材料,扎结的边缘部分能够渗入部分染料,因此具有晕染的颜色效果,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获得独特风格的花纹图案。
服装扎染的主要步骤: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等,其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法。①绞扎手法,绞扎时要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形状和风格,在服装面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并借助于纱、线、绳等工具,对面料进行扎、缝、缚、缀、夹或多种形式组合的捆扎,染色后可得到不同效果的图案。②染色技法,将绞扎后的面料或服装进行染色,拆除扎线或缝线后可以获得单色扎染图案;同一织物或服装经过多次扎结和染色,可以获得多套颜色的扎染图案。
服装扎染的折法有对折、三折、多折等;缝合的方法有平缝、曲折缝、曲线缝等。扎染时,缝针部分能够形成点状、线状防染花纹。在面料或服装上沿着花纹边缘进行缝制,并抽紧,将不需要染色的部分进行捆扎,就可以形成面状防染花纹。捆扎线的粗细、捆扎密度会影响形成面状防染花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