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服装与服饰 . 服装 . 服装史论及文化 . 民族服装

民族服装

/ethnic costumes/
条目作者梁惠娥

梁惠娥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1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1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被民族自我认同、具有民族文化标志和识别象征功能的服装

英文名称
ethnic costumes
所属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由于各民族自然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服装的材质与制作工艺各异,其造型、色彩、图案、配饰也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既是各民族人民顺应自然的实用衣物,又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载体,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

民族服装是在特定的地域和时代背景下,各民族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文化在服装上的反映。世界范围内各地域民族分类繁多,民族服装是各民族文化最独特、直观的体现,如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纱丽等。通常可以从民族服装的形制、纹样、材质等构成元素中推断出穿戴者的生活状态、社会文化、审美价值或宗教信仰等信息。

在中国,56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服饰,尤其是55个少数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外部特征的重要标识,如赫哲族的鱼皮衣(图1),土族的彩袖女服(图2)、傣族的对襟短衣等。对汉民族的代表性服装,学术界争议较大。历史上出现过的衣裳、襦裙、袄裙等上衣下裳制服饰以及深衣、袍服等衣裳连属制服饰被普遍认为是汉族代表性服饰;同时近代被汉族服饰吸收、改良的中山装和旗袍(图3)因广泛穿用,也被视为是汉族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趋同,中国民族服装原材料、制作工艺、品种用途、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规模发生了急剧变化。许多传统民族服饰已退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成为文化记忆与民族标志物,或作为特殊场合的一种象征符号出现。民族服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断被挖掘、传承和创新运用。

图1 赫哲族鱼皮衣图1 赫哲族鱼皮衣

图2 土族彩袖女服图2 土族彩袖女服

图3 花卉纹印花旗袍(中国丝绸博物馆藏)图3 花卉纹印花旗袍(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 艾比布拉.五彩霓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集粹.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 余梓东.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82-87.
  • 黄柏权.民族传统服饰的当代变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2(1):15-2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