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图书馆学 . 文献学与文献保护 . 【中国古籍整理】 . 中国古籍形制

包背装

/back-wrapped binding/
条目作者李致忠

李致忠

最后更新 2024-01-17
浏览 284
最后更新 2024-01-17
浏览 28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之一。

英文名称
back-wrapped binding
创立时间
南宋后期
实行地区
中国
所属学科
图书馆学、出版学

宋、元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普遍流行蝴蝶装。蝴蝶装书籍的书页都是单层,打开来,总是无字的背面向人,有字的正面朝里。如果书页纸质较薄,极易造成正面与正面相连。翻阅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将两个单页同时翻过,见到的下一页仍是无字的背面,极为不便。为此,书籍的装订工人又创造了包背装。其具体装法,是将书页正折,版心向外,书页左右两边的余幅齐向书脊。这就使得正面文字向人。然后集数页为一叠,排好顺序。再以书口一边为准戳齐,在右边栏外余幅的适当位置打眼,用纸捻穿订,砸平固定。而后将纸钉以外余幅裁齐,形成书背。再用一张比书页略宽略厚略硬的整纸,比试书册厚度对折,用糨糊粘连,包裹书背。再将天头地脚裁齐,将包背纸在左边书口处的余幅剪齐,一部包背装书籍就装帧完毕了。这种装帧缘其包裹书背,故名包背装。包背装书籍大约出现在南宋后期,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南宋刻本《文苑英华》残册上,有“景定元年(1260)十月二十五日装背臣王润照管讫”条记可证。以后元、明、清历代,特别是政府官书,多取这种装式,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包背装克服了蝴蝶装的缺点,翻阅方便,一目了然。但由于其书背是纸捻装订,糨糊粘背,故经不起经常翻阅,极易散落,最终为线装所代替。

包背装打开示意图包背装打开示意图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