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按照手段划分,主要有3种方式。①地面无线覆盖。通过无线发射台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用户用收音机、电视机直接收听收看。②有线覆盖。通过有线电视接入网,用户将电视机连接到有线电视接线端,就可收看电视节目。③卫星覆盖。通过直播卫星向服务区域转发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用户用一个小口径天线连到电视机上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宽带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广播电视节目的新渠道,利用互联网进行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已经纳入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体系之内。
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系统可以是单一手段的系统,也可以根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需求,形成混合覆盖。例如在城镇、郊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是以有线覆盖为主、地面无线覆盖为辅的混合覆盖。在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以及人口稀少的区域,是以直播卫星覆盖为主、地面无线覆盖为辅的混合覆盖。面向移动人群和手机等便携终端,可以利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覆盖。
由有线电视前端、电缆、光纤等传输通路以及用户终端构成。一般中小型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只有一个前端系统,用户较多的大城市以及全省性的覆盖网络有一个总前端和多个分前端。光缆将信号传到用户小区的楼头,再通过光电转换放大器和分支器件,用同轴电缆将节目信号送到每个用户家中。模拟电视时代,用户用电视机就可直接收看;数字电视时代,用户要用一个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有线电视信号,再接到电视机上收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线电视网络逐步向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发展,正在形成全新的覆盖技术体系,包括广播网和互联网的混合网络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智能内容分发网络技术、广电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融合业务平台技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智能融合终端技术、多屏切换及家庭网络技术、智能光传输网络技术、IP承载网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业务运营支撑技术、综合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新型信源编码技术。
地面无线覆盖包括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覆盖和电视覆盖,系统构成主要以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为主。用户利用收音机上的拉杆天线接收广播信号,利用架设在屋外的鱼骨、八木天线接收电视信号,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随着无线数字化的发展,地面无线广播电视覆盖逐步建立了全新的技术体系,包括地面数字电视、数字声音广播、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和下一代无线交互广播电视网,以构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新一代无线广播电视宽带覆盖网。
主要由卫星上行系统、直播卫星转发器、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直播卫星机顶盒等构成。在中国,由于直播卫星的节目以中央电视节目以及各省级卫视节目为主,省市县的本地节目都是通过地面数字电视覆盖,为此专门开发出集接收直播卫星信号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于一体的“双模”机顶盒,逐步建立直播卫星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协同覆盖的技术体系。
交互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都是基于互联网传输协议的电视服务模式,以专用机顶盒、智能电视机、手机作为接收终端。交互电视由运营商建立虚拟专网覆盖,通过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控制,基本保证流畅观看体验;互联网电视以因特网公网为承载,难以进行QoS控制,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视已经可以在无QoS的情况下提供令人满意的高画质流畅视频;手机电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接收视听节目;网络电视传输途径是宽带以太网络,播出端是视音频服务器,接收终端是个人计算机、手机或者与数字适配器连接的电视机。
农村广播系统分为有线农村广播系统和无线农村广播系统。有线农村广播系统通常由一台功放机和数只大喇叭构成,有时也会配置具有自动广播、重复播放功能的智能广播主机。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广播系统开始在农村得到应用,无线广播系统由发射机、收扩机、天线和大喇叭构成,无线收扩机是无线广播系统的接收部分,放在距离大喇叭最近的电杆上。农村有线广播覆盖系统是公共广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使用扩音器连接各家的舌簧喇叭,曾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有近200万个自然村,农村有线广播覆盖系统(俗称农村大喇叭),影响力大,效果好,最具地方广播特色,是中国特色办广播的典型。
大喇叭广播在应急广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包括应急服务发布与网管中心平台和遍布各乡村的大喇叭,通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联网广播应急信息,或者通过电话或短信实现应急广播,并对村广播设备实现远程管理维护;也可通过在应急避难场所安装大喇叭和发光二极管文字显示屏,并在有交直流太阳能供电的场所设广播站点,进行避难场所紧急广播,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