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人物著作机构﹞ . ﹝著作﹞

《梦的释义》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条目作者孙名之阎书昌
条目作者孙名之

孙名之

阎书昌

阎书昌

研究方向: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8~2021),《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代表性著作为《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晚清时期执权居士创制“心理(学)”一词的考察》,在《心理学报》、History of Psychology等期刊发表心理学史类论文10余篇。

最后更新 2023-03-30
浏览 333
最后更新 2023-03-30
浏览 33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又译《梦的解析》《释梦》。

英文名称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原语种名称
Die Traumdeutung
又译
《梦的解析》《释梦》
原著出版时间
1900
原著出版机构
弗兰兹·多伊蒂克出版社

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梦的释义》张燕云译本(1987)封面《梦的释义》张燕云译本(1987)封面著。1900年在德国莱比锡和维也纳由弗兰兹·多伊蒂克出版社出版。本书出版后的8年里并未受到重视,仅有600本销量,此后销量激增,引起巨大反响。弗洛伊德生前出版过8个版次,并先后译成英文和俄文(1913)、西班牙文(1922)、法文(1926)、瑞典文(1927)、日文(1930)、匈牙利文(1934)、捷克文(1938)等出版。中译本主要包括1987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燕云译本、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孙名之译本,以及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高申春译本等。

全书共7章,第1章为关于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叙述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有关梦的理论。第2章为释梦的方法:一个样梦的分析,详细分析了一个名叫爱玛的打针的梦。第3章为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第4章为梦的伪装。第5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弗洛伊德梦的理论一开始便围绕潜意识问题,将梦分为显梦和隐梦,借着梦者的联想以及释梦者对“象征”的解释,以白天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进而追溯到童年的本能欲望。第6章为梦的工作,着重说明梦的表现形式有凝缩、转移、象征和润饰作用。第7章为梦的过程心理学,是总结性理论部分。弗洛伊德在此发挥了其早年著作《科学心理学设计》(1895,1950)中的科学思想,将所设想的精神机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心理过程,再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交互关系加以分析,以求对梦的心理过程获得科学的理解。

本书以弗洛伊德对自己的梦进行细致探索为基础。他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白天人们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而被压抑的愿望,晚上会改头换面以梦的形式展现出来。显梦是梦的直观内容,隐梦是梦的真实含义。梦的分析就是要揭示显梦背后的隐梦的含义。通过释梦,可以揭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与冲动。梦的分析是探索潜意识领域的重要途径。书中还提出了人格结构的理论、本能理论以及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关系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雏形。

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历经百年而不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他以精神分析法揭示和解释梦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潜意识世界的窗口,对精神病学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并影响了医学、心理学、美学以及艺术创作。

  • 赫根汉 B R.心理学史导论:下册.郭本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