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工业发展 . 工匠精神

工业能效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条目作者王蕾

王蕾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19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1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工业部门生产中,投入的能源所产生的收益(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

英文名称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在同等工业产出条件下,能源投入越少,工业能效越高。工业能效主要用于反映工业行业、企业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节能水平。

测算和对比工业能效的指标主要分为行业和产品两个层面指标。

①行业层面指标,即行业能源效率。指从工业部门能源投入产生的效率。行业能源效率分为全要素行业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行业能源效率。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方法是基于微观经济学上的全要素生产理论,社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而决定最终产出的并非是能源等某一个生产要素,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工业全要素行业能源效率计算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随机前沿面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所需要的数据涉及工业行业增加值(产出)、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工业资本、工业劳动力。工业全要素行业能源效率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工业能效情况,但是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相对复杂。单要素行业能源效率,即行业有效产出与行业能源投入的比值。这个定义过于宽泛,本质上与能源消费强度的概念一致。用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代表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是工业有效的产出;是工业部门能源投入。通过这一指标来衡量工业能源效率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好收集,计算相对简单。在实践中,国内外不少学者长期依赖采用该指标来反映工业能效水平,并且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工业能效的因素。

②企业层面指标,即工业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其数值是,生产某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与该产品产量之比。该指标能够反映投入的能源与产出产品之间的定量关系,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能源利用情况,是考核能源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最大优点是能够进行工业产品能源经济效益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工艺水平、技术能力、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都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能效的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全国工业能效指南(2014年版)》的数据,中国工业领域部分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常规燃煤发电的供电煤耗,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但是,大多数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如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70%。其中,粗钢单位产品能耗行业平均水平高出国际先进水平44%,铅冶炼单位产品能耗高52%,铜冶炼单位产品能耗高44%,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高61%。

  • Farrell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90.
  • 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经济研究,2002,(9):36-43.
  • 杨洪亮,史丹.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3):12-2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