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学家W.C.霍夫曼(Walther C.Hoffmann)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把工业产业分为三大类:①消费资料产业;②资本资料产业;③其他产业。
霍夫曼根据历史经验观察到,尽管许多国家的国情不同,但工业化的过程都有这样的趋势:消费品部门总是最先发展的,资本品部门随后得到发展;后者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于前者;因此,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的。霍夫曼认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衡量标准是“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之间净产值的比例”。这个比例后来被称为“霍夫曼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由于历史阶段和分析技术的局限, 霍夫曼的理论只是对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在事实层面上的描述和总结, 并没有形成关于工业化一般路径的科学分析。因此, 它还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