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传输特性之一。通常使用的通信类光纤符合国际电信联盟(ITU-T)规范,规范中G.652系列到G.657系列是单模光纤。其中G.652、G.653、G.655和G.656代表着光纤发展的主线——调整光纤的色散以适应大容量、高速的波分复用光通信系统。在光纤的制造工艺接近损耗的极限后,色散是光传输领域中重要参数,光纤的发展方向仍然是色散平坦和低色散值。
由于不同模式的光脉冲在光纤中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或路径,因此色散反应了光脉冲沿光纤传播时的展宽。光纤的色散现象对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极为不利。对于模拟信号,色散显现出的是限制系统的带宽。对于数字通信传输,由于是一系列脉冲码在传输中的脉冲展宽,导致了脉冲与脉冲相重叠现象,即产生了码间干扰,从而形成传输码的失误,造成差错,最直接的显现是限制了系统的容量或者是传输距离。为了避免误码出现,就要拉长脉冲间距,导致传输速率降低,从而减少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光纤脉冲的展宽程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避免误码,光纤的传输距离也要缩短。
光纤的色散可分为:模间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也有人把偏振模色散归结到光纤的色散内。
单模光纤的模内色散,是波长的函数。从原理上讲,测量时,只要观察脉冲到达的展宽和波长的关系,即可计算出色散系数。色散的测试方法有时域法和频域法两种。①时域法,又称脉冲展宽法。利用测量通过光纤的光脉冲产生的脉冲宽度确定光纤的色散。②频域法,又称扫频法,通过光纤的频率响应测量带宽,然后确定色散系数,频域法有很多引申或者变形,例如相移法、干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