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磁县下七垣村西南,南临漳河,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6年发现一批商代青铜器,1974~1975年发掘,发掘面积960平方米。遗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遗迹有灰坑、房址、陶窑等。陶器多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器形有薄胎细绳纹鬲、甗、罐形鼎、堆纹罐、深腹罐、高柄豆、盆、器盖等,并有少量斝、爵等酒器,其中罐类器物口部多有花边装饰。石器有镰、铲、斧、锛、凿、镞、穿孔刀,骨器有笄、铲、锥、凿、刀、镞以及卜骨,并发现有铜镞。第二期为商代中期。遗迹有灰坑、地穴式房址、陶窑。陶器有鬲、甑、深腹罐、瓮、簋、假腹豆、真腹豆、盔形器,石器有铲、镰、刀、斧、镞,骨器有铲、锥、刀、笄,铜器有钻、刀、镞,并出土卜甲。第三期为商代晚期。遗迹有灰坑、陶窑、牛葬坑、墓葬等。陶器有鬲、罐、壶、甑,另有石器、骨角蚌器及卜骨。墓葬23座,皆为竖穴土坑墓,其中多数无葬具,少量有棺,还有一座墓有棺有椁。随葬品器物组合以鬲、簋为主,少量墓葬随葬有爵、觚等酒器,时代为商代晚期,部分墓葬可至西周早期。此外,1962年发现的青铜器有鼎、簋、尊、觚、爵、卣,部分铜器上有启、受等铭文,时代属于商代晚期。
下七垣文化以下七垣遗址第一期遗存命名,被多数学者认为属于先商文化。下七垣遗址中商时期遗存,是冀南地区中商时期典型的遗址,出土卜甲显示遗址的特殊性。晚商时期遗存出土青铜器显示遗址具有较高的等级,并与安阳殷墟文化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