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包括狭义上的语境(即言内语境)和广义上的语境(即言外语境)。狭义上的语境一般指语言性语境,即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发生的上下文。广义上的语境指各种主观和客观环境因素,包括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活动发生的情境,参与者拥有的知识、信念等。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依赖语境进行言语交际并通过各种语境因素使用和理解语言。英国语言学家J.R.弗斯(John Rupert Firth,1890~1960)提出语境论(contextualism),认为语言是一种行动方式,语言从环境中获得意义。意义取决于语境,无论是话语意义、讲话者意图、言语行为,还是适切的表达与理解,都离不开语境因素。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因此在语言使用中,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狭义上的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语体语境几个方面。
①上下文语境。指一个篇章或话段的语境,主要是词或结构在上下文里实际表达的意义。一个单位的出现与否,部分或完全取决于它的上下文,上下文由这个单位的各种关系来说明。各种关系包括句法、形态、音系、语义和语用功能。
②情景语境。指一个篇章或话段的全部背景,包括直接使用于其中的情景,也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已经知道的百科知识和任何相关的外部信念或预设。
③语体语境,语体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对语言结构产生影响,不同形式对语言结构产生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语体的功能属性主要包括叙事性、论说性、抒情性和说明性,对语言结构的使用产生影响。
广义上的语境主要是社会语境,指一个语言单位在社会语境中传递的某种用法信息,如社会诙谐语用、宗教场合、说话人的年龄、性别、地域或阶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