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了解供应存在的问题,将之反馈给供应商,促进供应商改善其业绩。为了进行科学的供应商绩效评价,应当明确供应商考核范围、考核什么、何时考核、怎样考核、由谁考核。因此,需要构建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方法。
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突出重点,对关键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合理的指标应当与公司的目标相联系,也应当有利于激励供应商。一般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Delivery)和服务(Service),即QCDS指标。①质量指标:是评估供应商绩效的最基本指标,一般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免检率等,还可以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要求供应商在供应产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质量文件,如过程质量检验报告、出货质量检验报告、产品性能测试报告等。②成本指标:是考核供应商绩效的经济指标,与采购价格、采购成本相联系,一般从价格水平、报价行为、降低成本的态度与行动、付款、分享降价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③交付指标:考核供应商的交货表现,主要有准时交货率、采购提前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④服务类指标:考核供应商在支持、配合与服务方面的表现,通常为定性指标,可通过调查用户满意度来统计,并从反应表现(对订单、交货、质量投诉等反应是否及时、迅速,答复是否完整,对退货是否及时处理等)、合作态度、售后服务、共同改进、参与开发、其他支持等方面进行评价。供应商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不但引导供应商的行为,也是评价采购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在具体指标上,要力求客观、简单、实用。客观是指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简单是指计算方法要简明扼要,利于公司内外的沟通与理解;实用是指指标不是为统计而统计,应当具有实用性,能真正反映供应商的绩效。而且,在不同部门之间,指标的统计口径要一致,指标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同一供应商在不同时期要具有可比性。
供应商绩效评价方法:在确定供应商绩效评估指标、明确绩效指标度量方法的基础上,需要收集供应商相关的实际数据,计算绩效度量指标,对供应商的绩效做出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加权评分法、成本比率法等。
评估周期与评估结果的应用:供应商绩效评估周期的长短要根据产品制造周期、供应商的供货周期与频率等因素而定,常用的评估周期有:每月一次、每季一次、半年一次、一年一次。企业一般会将评估结果应用于下列方面:是否保留供应商的依据、增减订购量的依据、未来合作开发新产品的依据、开发与提高供应商能力的依据、付款的依据、年终奖励的依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