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中国地理 . 安徽省

安徽省

/Anhui Sheng/
条目作者朱华晟

朱华晟

最后更新 2024-02-27
浏览 1103
最后更新 2024-02-27
浏览 110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皖。

英文名称
Anhui Sheng
所属学科
中国地理

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西宽约450千米,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连江苏省浙江省,南接江西省,西与湖北省、河南省为邻,北部一隅与山东省接壤。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323.6万(2018)。地区生产总值30006.82亿元(2018)。省会合肥市

安徽省地图安徽省地图

安徽省辖16个地级市(见表)。

安徽省行政区划表(2018)

区划名称           市辖区、县级市、县           
合肥市           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           
芜湖市           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           
蚌埠市           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           
淮南市           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           
马鞍山市           雨山区花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含山县和县           
淮北市           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           
铜陵市           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           
安庆市
           
大观区迎江区宜秀区桐城市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黄山市           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滁州市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           
阜阳市           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           
宿州市           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           
六安市           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           
亳州市           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池州市           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宣城市           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春秋分属楚、吴、宋等国。战国属楚国,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国都。秦为九江、泗水等5郡。汉曾置汝南、沛、九江、庐江、丹阳等郡和六安国。三国时分属吴国和魏国。西晋分属扬、豫、徐3州。东晋、南北朝,迁废侨置频繁。唐分属江南、淮南、河南3道。北宋属江南东路、淮南东路等5路;宋金对峙时期,淮河以北地区为金国占领,淮河以南为南宋管辖。元分属河南、江浙两行省。明直隶南京,分设凤阳府、庐州府、太平府、安庆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7府,以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4州。清康煕六年(1667)始建安徽省。以安庆和徽州两地的首字得名。

安徽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区位优越,地形以平原、丘陵、低山为主,河流、湖泊众多,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自然条件优异。

省境地跨三大构造单元,淮北和沿淮两侧属于中朝准地台南部,地层中富含前震旦纪的沉积变质铁矿(如霍邱)和二叠纪煤层(如淮南、淮北);皖西大别山区和江淮地区部分为秦岭褶皱系的东端,分布有前震旦纪沉积变质磷矿层(如宿松、肥东);长江沿岸和皖南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东北部分,古生代和三叠纪被海水淹没,广泛沉积层厚、质纯的白云岩和石灰岩,燕山运动期间沿长江一带岩浆活动普遍、频繁,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铁、铜、硫、钒、铅、锌、明矾石、金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安徽省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水面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9.6%、15.3%、14.0%、13.0%和8.1%。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省境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的格局,北部平原坦荡,中间丘陵起伏,黄山(图1)、九华山逶迤于南缘,大别山雄峙于西部,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图1 黄山云海图1 黄山云海

全省大致可分为5个自然区域:①淮北平原。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面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海拔20~40米,为全省重要的粮油棉基地。②江淮丘陵。地面主要由丘陵、台地和镶嵌于其间的河谷平原组成,主要山岭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为长江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100~300米;西北部略低,河谷平原宽阔。③皖西大别山区。位于安徽省与鄂、豫两省交界处,为大别山的主体部分,地势险要,有多座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④沿江平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包括巢湖流域的湖积平原和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河网密集,土地肥沃。⑤皖南山区。位于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海拔200~400米,山形圆浑、秀气,黄山屹立在区域中部;黄山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为省内最高点。

自然植被和土壤对应自北而南更迭,即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常绿阔叶林-黄红壤。主要栽培作物依次有小麦、杂粮、麦稻过渡和水稻占优势的差异。

  河流基本属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部和浙江接壤的小部分地区属新安江(钱塘江)水系。长江在省境内呈西南—东北流向,长约400千米,两侧重要支流有皖河、秋浦河、裕溪河、青弋江滁河等。淮河横贯省境北部,省内流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两岸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羽毛状水系,重要的支流有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等。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境内的怀玉山,为钱塘江的正源,省内干流长约240千米,流域面积6500平方千米。长江沿岸湖泊众多,面积较大的有巢湖(图2)、龙感湖、南漪湖、泊湖、菜子湖等。其中巢湖为全省第一大湖。

图2 巢湖落日图2 巢湖落日

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气候特征。其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山山脉以南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无霜期200~250天。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一般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由于季风和梅雨的不稳定性,各地历年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相差悬殊;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大,常引起旱涝灾害。旱灾在皖北以春旱或春夏连旱居多,淮河以南多为夏旱或秋旱。涝灾则以淮河流域居多,主要出现在7~8月;次为长江流域,多出现在6~7月。

安徽省资源丰富。农产品中的粮食、棉花、油料、麻类、茶叶、烤烟的产量及矿藏资源中的煤炭、铁矿、铜矿、硫铁矿、明矾等的储量均居中国前列。也是中国煤炭、钢铁、炼铜等工业的重要基地。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皖西、皖南山区以林、茶为主,平原、丘陵区则自北而南逐步从旱地过渡为水田,熟制也有明显不同。全省可分为五大农业区:①皖北平原旱作粮、棉区。基本位于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省27%,人口占36.6%,耕地面积占48.3%。由于热量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为一年两熟和三年五熟制。为全省最大、最重要的旱作区,牲畜饲养量亦为全省之首。生产潜力较大的旱田地区已发展为重要粮、棉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以大豆和芝麻为主。水果以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等著名。②皖中丘陵水旱作物过渡区。以水稻、小麦为主的水田与旱地兼作、一年两熟区。位于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滁河一线以北,土地面积占全省23.7%,人口占21.5%,耕地占23.5%,以水田为主。花生、烤烟、畜禽占全省比重较大。淠史(河)杭(埠河)水利灌溉工程(见淠史杭灌区)和驷马山引江工程的兴建,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商品粮基地。③皖西山地林茶区。为省内仅次于皖南山区的林、茶基地。林业用地占全省24.3%,木材蓄积量占27.6%,茶叶产量约占18%。山区水库可发展淡水养殖。利用山区特产可发展多种副业。安徽新兴橘区位于区内大别山南麓,是中国柑橘生产的北缘地带。④沿江平原水稻、油菜、水禽、渔业区。为全省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地区,也是省内双季稻和油菜主产区。位于江淮分水岭—滁河一线以南的皖中沿江平原,人口占全省的27.6%,耕地占19.9%。双季稻种植以绿肥和水稻、水稻和油菜、水稻三熟为主。棉花、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占一定比重。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商品粮基地。区内河湖众多,水面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0%,水产品产量占全省50%以上,发展潜力较大。⑤皖南丘陵山地林、茶区。为全省森林资源和商品材最多的地区,中国重要产茶区之一。林业用地占全省61.8%,木材蓄积量占58.8%,商品材约占80%,茶叶产量约占70%,毛竹蓄积量亦居全省之首。此外还有一些果木林等。

  粮食作物是安徽种植业的主体,播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5.03%(2017)。六安市、肥西县、霍邱县、庐江县、怀远县、寿县、长丰县、凤阳县、天长县等均为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市)。

森林分布以山区为主,林木蓄积量占全省80%以上。木本植物有1200种,其中有第三纪、白垩纪残存的珍贵树种,已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丘陵、平原地区多为人工林,中、小径材居多。林种针叶林多于阔叶林,用材林占85%以上,而经济林等其他林种比例较小。竹林主要集中在皖南、皖西山区。

  畜牧业中以猪和牛牲畜饲养为主,次为羊。饲养猪、羊是农村主要家庭副业,皖北尤为普遍。水牛饲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黄牛、马、骡、驴等牲畜饲养多集中在淮河以北。养禽业较普遍,除肉、蛋外,羽毛及其成品也为畅销品。

  全省水域广阔,为中国重要淡水渔业省份。拥有淡水鱼类13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40多种,以鲤科鱼类最多,次为青、草、鲢、鳙等鱼类。宣城、当涂一带的扬子鳄和长江中下游的白豚,均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主要集中于沿淮、沿江和津浦、淮南铁路沿线。其中沿江地区以全省工业走廊著称。两淮(淮南市淮北市)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机械、化学等工业也有一定基础。马鞍山市和铜陵市是冶金工业基地,安庆市是石油化工基地,合肥市是全省最大的多种工业中心,蚌埠市、芜湖市等也有多种中小型工业。1949年以前,全省仅有少数设备简陋的食品、棉纱、采煤等厂矿,工业基础薄弱。20世纪80年代已发展为中国煤炭、冶金的重要省份之一。电力、机械、化工、纺织、食品、建材、石油、造纸等工业也具相当规模。

  安徽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2017年统计煤炭基础储量115.98亿吨。煤田位于淮北、阜阳、蚌埠3市之间的扇形地区,以两淮(淮南、淮北)矿区为主要基地,煤质优、品种齐、煤层条件较好。80年代以来,两淮煤田已建为现代化的大型矿区,先后在淮南、淮北、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市新建、扩建大中型火电厂,特别是在两淮矿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建了3座大型电厂,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中心。黑色冶金工业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利用马鞍山、当涂、繁昌等地的铁矿资源,在马鞍山炼铁厂基础上发展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合肥、淮南、芜湖等市也分别建有小型钢铁厂,其中合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较具规模。有色冶金工业以炼铜为主。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已有农业机械、工业设备、交通设备、电子工业等制造业,为重工业中产值最多的部门。化学工业主要分布于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安庆、铜陵、马鞍山等地,其中有铜陵、合肥等市的磷肥厂、安庆的石油化工厂和氮肥厂以及巢湖的维尼纶厂。此外,轮胎、塑料、制药、日用化工等工业也有较大发展。食品、纺织工业产值均较高,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首位和第3位。泾县的宣纸生产已有千余年历史,纸质优良,驰名中外,与徽墨、宣笔、歙砚合称为文房四宝。特种美术工艺制品有芜湖铁画、舒城竹席等。

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形成快速畅通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通网络。陇海铁路(又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腹地开拓市场,向东可经长江从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港到达上海;经陇海线到达连云港,便捷地进入海外市场。京沪、京九两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直达北京,南下直达上海、香港两大国际都市。乘汽车通过合肥至上海的高速公路,6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口岸。

截至2019年底,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4845千米,其中高速铁路1910千米,铁路网密度和高铁里程均居全国前列。京沪铁路斜贯省境东北部,直接与省内的淮南线、符夹线相接,是安徽对外联系的重要线路,已建成复线。陇海线横贯省境北部,通过符夹线可与濉阜线相接,有利于淮北煤炭的外运。濉阜线、阜淮线和漯阜线加快了两淮煤田开发、减轻了京沪铁路运输压力;漯阜线为中国第一条跨省地方铁路,阜淮线上的淮南淮河大桥为淮河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淮南线是纵贯皖中地区、联系长江和淮河流域的交通运输干线,通过水张支线,使淮南线成为淮南煤炭南运的主要运输线。长江以南有宁芜、芜铜、皖赣和宣杭4条铁路线。前两线基本与长江平行,沿线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皖赣线北接宁芜、芜铜、淮南三线和长江航运,纵贯皖南和赣东北山区。宣杭线北接皖赣线,南连浙赣线,为华东铁路网南北第二条干线的重要路段。重要干线还有合(肥)九(江)铁路。

截至2019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1.8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77千米。淮北以宿州、阜阳为中心,江淮之间以合肥、蚌埠、六安、安庆为中心,江南以芜湖、黄山为中心,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并和各邻省互有公路相通。其中建于大别山区的3条山区公路共长125千米。此外,已建成合宁、合巢芜、合徐、合安等高速公路。

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6622千米,通航里程5738千米。长江是最主要的水运干线,沿江有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港口。省境全部河段已通航轮船。淮河的较大支流如颍河、涡河等也可通航小轮船。此外,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西安等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安徽省有合肥、黄山、阜阳、池州4个民用运输机场,安庆1个军民合用机场。截至2019年底,已开通国际客运航线14条、国际国内及地区定期货运航线4条。相继开通了合肥至拉萨、天津、和田等重点城市航线,基本实现国内重点城市及旅游城市全覆盖;开通或加密了7条国际(洲际)客运航线;恢复了合肥至新加坡、合肥至香港航线。

居民以汉族为最多,其次是回族,还有满族、壮族、苗族、彝族、畲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淮河沿岸和豫皖接壤地区人数较多且集中,皖南人数较少而分散。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为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篆刻(见皖派)、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徽州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州四雕(砖雕、石雕、竹雕、木雕),芜湖铁画和阜阳剪纸等丰富和发展了文化艺术宝库。地方戏曲有40多个剧种,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影响较大的剧种还有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淮北梆子戏、青阳腔、傩戏等。截至2018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969个,文化馆1559个,公共图书馆126个,博物馆201个。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初步建成了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和科技体系。全省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近百所高等院校。安徽自古重视科学研究,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在这片美丽富饶的江淮大地上,古代科技史上的安徽名人有神医华佗、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比欧洲早200年提出方程求解理论的清代数学家梅文鼎、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以及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徽墨创制人胡余德等;当代的皖籍科学家有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等。有国务院部门及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中国科学院驻皖科研机构近20个。已建成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在各自领域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截至2018年,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首的科研教育大学109所,科研机构6018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

  安徽旅游资源遍及全省,南部以山水风光为主,景区相连成片;北部以文物古迹为多,点小而分散。截至2017年,有黄山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图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九华山、齐云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歙县、寿县、亳州、安庆、绩溪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花亭湖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家国家湿地公园,11处国家地质公园,11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84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61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

图3 黟县宏村民居图3 黟县宏村民居

黄山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教名山九华山以鳞次栉比、各具特色的寺庙建筑引人入胜。道教名山齐云山则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崖石刻为世人瞩目。滁州琅琊山以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而名扬千古。天柱山古称皖山,西汉武帝曾登临此山,称之为南岳。安徽境内还有众多湖泊,如太平湖卧于皖南的群山之中;巢湖八百里水面,山水相连;皖西大别山中分布着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和龙河口水库;巢湖半汤温泉一冷一暖合流,水中含有多种活性元素,对不少疾病有疗效。全省的人文旅游资源除寿县、亳州、歙县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外,还有黄山市屯溪区的宋街,黟县等地的古民居,亳州的古地下运兵道,合肥、安庆等地的古建筑,凤阳的中都城和皇陵等,均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