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见图),台湾海峡西岸。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与厦门市接壤,西与漳州市、龙岩市毗邻,北与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相连。截至2020年末,辖丰泽区、鲤城区、洛江区、泉港区4个区,代管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3个县级市,惠安县、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金门县5县。面积1186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4万(2019)。为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地区生产总值9946.66亿元(2019)。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
中国福建省辖地级市。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见图),台湾海峡西岸。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与厦门市接壤,西与漳州市、龙岩市毗邻,北与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相连。截至2020年末,辖丰泽区、鲤城区、洛江区、泉港区4个区,代管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3个县级市,惠安县、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金门县5县。面积1186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4万(2019)。为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地区生产总值9946.66亿元(2019)。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
最早为州治名称,其得名是因为城北的清源山有一孔流泉(俗称虎乳泉),因此山称泉山,州称泉州。泉州古时有温陵、刺桐、清源、泉南等别称。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战国时属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侯官县地置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隋开皇九年(589),改丰州为泉州(治今福州);大业二年(606),改泉州为闽州。大业三年(607),闽州改为建安郡,领南安、建安、闽县、龙溪等四县。唐武德八年(625),置都督府,辖泉州、建州、丰州;唐嗣圣元年(684),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唐景云二年(711),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泉州路为泉州府。清初仍置泉州府隶福建省。1951年泉州设市(县级),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晋江专区改为晋江地区。1985年撤晋江地区行政公署,改设泉州地级市。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平原过渡,东南为泉州湾冲积平原和台地,主要山脉为北部和西部戴云山脉主体及向东延伸余脉,境内最高山峰戴云山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晋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注入泉州湾。海岸曲折,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等港湾。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20.8℃,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夏秋季节常有台风。矿藏主要有煤、铁、锰、锌、钼、金、花岗石、辉绿岩、高岭土、石灰石、钾长石、地热等。
经济发展迅速,晋江、惠安、石狮、南安、安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所辖县(市)都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为福建省重要的茶叶和水果产区,安溪所产的乌龙茶极品铁观音,名闻遐迩。南安盛产龙眼,永春县为全国柑橘生产基地;渔业发达,远洋捕捞、近海和滩涂养殖、水产加工并举。传统名产有源和堂蜜饯、老范志万应神曲、春生堂秘制、清源茶饼、泉州桂圆、德化黄花菜、德化黑鸡、德化瓷器、石亭绿茶(南安)、安溪铁观音、湖头米粉、惠安余甘果、惠安石雕、永春佛手茶、永春老醋、永春芦柑、永春金橘糖、衙口花生、深沪鱼丸、苏记正泉成饼、石狮甜果、古浮紫菜、木偶头木雕等。有工艺制品、建筑建材、纺织鞋服、机械制造、食品饮料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修配、生物制药、船舶修造五大新兴产业。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是福建省最大的炼油中心。境内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泉州港)、航空(泉州晋江机场)4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324国道、201省道、203省道、206省道、207省道、306省道、307省道和308省道过境。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遗迹甚多,石狮祥芝有距今约2万年的古人类肱骨化石,贾兰坡将其命名为“海峡人”。唐代,泉州刺桐港是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时期对外通商更盛,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大港。中西方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属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有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唐宋以来,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古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相处,留下多处宗教遗迹,故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与中国台湾关系深厚,建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境内有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春牛姆林、安溪云中山和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有清源山、惠安崇武、清水岩、永春县牛姆林、德化石牛山等。古迹有开元寺、郑成功陵园、洛阳桥、草庵摩尼教遗址、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泉州港古建筑等。